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411102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却不尽人意,融资难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这迫切需要信用评级的帮助。但是,现行的信用评级标准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导致中小企业没有机会获得公正的信用评级,使很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因此,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实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级标准,既要防止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又不能无根据地抬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对其它金融机构构成损害。本文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在借鉴现有企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特别对于定量指标确定,为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状况,文章选用广泛的财务指标,同时运用统计分析手段,筛选出评级作用大、鉴别能力高、相关性小的财务指标,建立了中小企业定量指标体系。  在得到满意的指标体系后,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定量指标的评价,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对定性指标的评价,采用专家评判法,设计了评分表模型,从而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最后根据评分模型算出的得分对应得出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与其它计分模型相比,本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对信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减小了重复计分的影响。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增加了指标权重的精确度。最后,本文又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中获得了许多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并在理论上获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然而,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上世纪经济学界提出的“社会主义走向何方?”这一问题依旧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西方经济学上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均衡,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学论证和分析。而从马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的高低,关乎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法规性和企业的良性发展.然而,当前会计人员的道德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