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集成电路对DC-DC变换器的智能化、可配置化以及产品设计和迭代周期的快速化要求,数字开关电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环路控制通过数字方式构成,具有可配置参数,设计周期短,应用环境灵活,可实时监控工作状态的优势。数字脉宽调制(DPWM)电路是数字DC-DC控制环路的关键部分。其性能决定了DC-DC输出电压的范围、精度以及纹波大小,故高精度DPWM的实现是值得关注的设计要害。本文讨论了计数器、延迟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集成电路对DC-DC变换器的智能化、可配置化以及产品设计和迭代周期的快速化要求,数字开关电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环路控制通过数字方式构成,具有可配置参数,设计周期短,应用环境灵活,可实时监控工作状态的优势。数字脉宽调制(DPWM)电路是数字DC-DC控制环路的关键部分。其性能决定了DC-DC输出电压的范围、精度以及纹波大小,故高精度DPWM的实现是值得关注的设计要害。本文讨论了计数器、延迟链、混合型DPWM结构的特点,并对比了常见的几种高精度实现方案,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时钟频率,最终采用了锁相环相移的方案。基于DPWM电路对锁相环的设计要求,本文分析了电荷泵锁相环环路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行为级建模验证了一组环路参数。随后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多相位锁相环的DPWM电路,分别给出了锁相环,数字粗调模块、带隙和稳压器的设计方案。锁相环采用差分结构的环形振荡器实现16个相位的时钟信号。振荡器偏置由带负反馈的偏置产生电路产生,可以降低电源纹波的影响。电荷泵的钳位缓冲器采用了全输入范围恒定增益的轨对轨放大器使得电荷泵的工作范围扩大,不受放大器的影响。稳压器作为锁相环供电模块,通过添加电源前馈缓冲器提高了电源抑制能力。整体DPWM电路采用数模混合设计,总共两级调制分别是基于计数器的第一级粗调部分和基于锁相环16相位时钟的第二级细调部分。第一级产生脉宽分辨率为4ns的粗调脉宽调制(PWM)信号与第二级的相移信号叠加,实现亚时钟周期分辨率的PWM波。本文设计的11-bit DPWM电路基于GSMC-0.18um CMOS工艺,利用cadence、matlab等设计工具完成了电路设计,仿真以及版图。仿真结果显示压控振荡器相位噪声为104d Bc-106d Bc@1MHz。锁相环锁定时间10-13us,不同时钟相位偏差最大2ps,总抖动(P-P)113ps。基于该锁相环的DPWM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其分辨率为250ps,开关频率2MHz,占空比范围0.0024-99.95%的情况下脉宽偏差小于48.2ps。
其他文献
机器人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多输入输出非线性系统,具有强耦合、时变和非线性的动力学特性。目前,在大多数传统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由于各执行机构单独工作,与其它机构之间没有信息交流,从而执行机构之间缺少同步协调性。而多轴系统交叉耦合控制技术的提出为机器人系统协调同步控制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目前大多数多轴机器人系统的同步控制都只是达到渐近稳定,而在实际情况中,机器人系统不仅要精确地到达控制目标,其收敛所
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用于所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类数据反映了某一事物、现象等随时间的变化状态或程度。时间序列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融领域中的交易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消费电商领域中的用户浏览和购买数据、医疗领域中的医疗器械的信号记录、天气监测站记录的天气指标数据等这些时间序列数据是相应领域的非常宝贵的数据资源,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有效分析和利用能够帮助减小人力成本,
在大气层中,随着飞行器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飞行器会逐渐面临音障、热障、黑障等重要挑战。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再入大气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飞行马赫数,与背景大气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进而导致飞行器表面及其周围气体温度急剧上升。高温会导致飞行器表面变形甚至熔化,需要采用新型热防护材料来克服“热障”带来的困扰。在高温的作用下,包覆在飞行器周围的气体会发生热化学电离反应,产生一层“等离子体鞘套”。等离子体
近年来,高速摄像机在军工、航天、医疗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引人注目。它可以记录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用高帧率来捕获人类眼球无法观察的高速运动画面,并在采集完成后,通过超慢速回放来观察高速运动物体轨迹。但目前市面上的高帧频摄像机尚不具备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原因是高帧率的摄像机往往帧率过大,每秒产生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大,这给存储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本文针对高帧频图像实时压缩算法以及FPGA硬件实现展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星载嵌入式计算机的系统功能日益复杂,执行的任务形式和种类越来越多样,在计算和存储资源受限的背景下,如何对其存储的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和管理成为了新的挑战。SQLite数据库是一种直接嵌入到应用程序中、零配置、轻量、高效的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单一文件系统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降低应用开发的复杂度,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本论文以实际项目需求为背景,结合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的天线,其宽带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微带天线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天线事业的进步,然而其进一步发展受限于较窄带宽。而近年来,一种直接以超表面作为辐射体的天线发展迅猛,其具备微带天线的低剖面等众多优点,还相比微带天线有着更加丰富的模式和更宽的带宽。尤其是在引入特征模理论来预测模式和指导馈电结构设计之后,超表面天线在宽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这类天线的馈源还
染色质三维结构在基因调控、DNA复制、DNA损伤修复及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折叠将线性基因组上本不相邻的基因位点拉近从而支持远程交互发生。为从全基因组层面研究染色质空间结构与调控关系,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gh-through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应运而生。通过对细胞系中蛋白介导的邻近DNA片段高通量测序,获得全基因组范围内染色质相互
本文利用集成学习算法来解决辐射源识别问题,针对分类器设计过程中常见的特征选择、信噪比变化、新辐射源样本这三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方案的有效性。为了解决更复杂的辐射源识别问题,分类器中必须引入更多的辐射源特征,这会导致信号处理流程的负担过重;而且特征向量维度的增加容易在分类器的训练过程中造成计算量大幅度提高,由于集成学习算法由许多个基分类器构成,计算量对算法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视觉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孪生网络的判别式深度学习方法在单目标跟踪领域取得了优越的性能,但是为了保证跟踪速度,主流的跟踪器普遍采用常规卷积主干网络,导致模型在跟踪精度上有所损失。针对现有跟踪器未能有效挖掘目标特征的缺陷,本文引入注意力机制,构造了自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模块实现判别学习和特征融合,在不显著增加额外计算量的同时提升了单目标跟踪模型的性能。此外,针对多目标跟踪中基于中心点
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组松散耦合的细粒度服务,这些服务相互协作形成了多条存在交叉的微服务链。合理地为服务分配资源,能够有效解决服务链交叉带来的资源竞争问题,同时也是任务调度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任务响应时间的关键。而现有的研究中往往忽视或简化了服务链交叉访问微服务时产生的冲突问题,导致系统调度效果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系统建模和调度算法两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为准确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