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EM模式己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世界加工厂”,但是中国OEM企业大多在价值链最低端挣扎。我国OEM企业在本土市场的优势已经丧失,而在国际市场蒙受的“贸易威胁”日趋严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当前“用工荒”现象的出现更凸显我国制造业OEM企业面临转型的紧迫性。在这种内忧外患下我国制造业OEM企业谋求转型升级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由于国外OEM企业的数量并不多,专门针对OEM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十分有限。而国内专门针对制造业尤其是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还不完善,由于观点分散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因此,本论文试图探讨我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中的问题。并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并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本文主要拟解决主要问题是:1、继承和深化全球价值链理论和产业动态演化理论。2、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不同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获取、学习机制的建立。3、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经研究。在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七种我国制造企业转型路径的实现机制。4、对我国服装制造业、工程机械业、机床制造业的实证研究,找出其发展的影响因素、障碍及发展规律,为我们制造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对策建议。5、通过对各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总结,提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
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得到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
1、各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所处的地位体现了世界的产业转移的结果。其实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该国制造产业的总体实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着眼与全球价值链中去。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因是出于产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制造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转型升级。
2、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台湾制造业通过价值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展来转型升级。日本制造业飞速发展体现了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和企业精神,日本制造业重视质量控制和精益生产。韩国非常注重自己民族品牌的打造,韩国政府积极扶持大企业发展。香港制造业则向大陆转移,当地以发展服务为主。
3、全球价值链上存在着知识溢出,我国制造业企业可以借此学习先进国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一般来说,企业较强的学习倾向、客户对分享知识的适度开放以及企业间较高的互动频率和高度信任都有利于促进客户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企业学习。但由于有些技术知识相对复杂,学习代工客户的产品开发知识具有一定难度。
4、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其影响因素。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受技术水平、营销能力、资金实力、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内部因素影响和企业对客户的依赖、市场集中度、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三个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企业的规模也会影响到转型升级模式选择。
5、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现阶段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基础上,在法规保障、管理体制、服务体系、促进政策和国际协调等方面做的更加完善。
6、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转型升级的模式,对于每一种不同模式可以采取不同的转型升级的措施。企业可以选择强化OEM模式、向ODM转型升级、强化ODM模式、ODM向OBM转型升级、ODM的动态组合、OBM企业转型升级等多种路径模式。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表现在:
1、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超前性。目前国内这方面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动态演进视角构建的我国制造业OEM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体系,它的创建可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更可直接为我国创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2、对代工合作上的全球价值链上的知识溢出与学习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的传递机制是企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而企业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但链条内部的知识溢出不足以实现OEM企业技术能力的线性发展,也不会出现链条内部的自动传递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研究OEM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动因机制与学习机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3、在国内率先对中国OEM企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本研究在对我国OEM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OEM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的路径运行机制。本文还选择了电子业、纺织服装业、机床业三个典型产业进行我国OEM企业转型升级的差异性研究,可为广大OEM企业向ODM和OBM模式转型升级提出一套操作性极强的战略思路、实施方案和对策措施。
4、建立了一套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政府支持体系。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我国的后发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难以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顺利完成向全球价值链研发和销售两端的升级。因此,我国政府有必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中明确定位,重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管理体制、服务支持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