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慕克小说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在于作品主题丰厚,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叙事技巧的高超。论文拟以中外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对帕慕克小说进行文本细读,试图归纳出帕慕克小说的叙事艺术特色,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试图进一步探究其小说创作个性。
论文以中外叙事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对帕慕克小说叙事艺术进行分析:其一,运用了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探究了帕慕克小说的叙述视角,指出其独特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不同视角之间的自由转化,以及他的叙事技巧对现代小说叙述技巧的贡献;其二,帕慕克汲取了极具东方特色的叙事结构——“中国套盒”式结构,这是他为自己的小说所精心设置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和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各个独立的叙述层相互关联,增加读者阅读空白的同时,又使各个独立的故事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深化了作品主题。在小说叙事时间上,帕慕克也做了精心设计,他对叙事节奏的把握以及重复叙事的运用突显了小说的叙事主题;其三,从话语模式入手,探讨了帕慕克对自由直接引语的灵活运用。自由直接引语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营造了轻松自在的叙事氛围,而且增强了作品吸引力。帕慕克小说中对受述者的精心设置,是他为达到叙事目的采取的策略之一。受述者的巧妙处理使读者与叙事相互交融,增强了读者对叙事的参与和重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帕慕克小说创造的隐喻意象,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叙事意图,深化叙事主题,而且拓展了叙事空间,使小说充满了无穷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