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集成流体管理(Integrated Vehicle Fluids,IVF)技术是为氢氧上面级适应长时间在轨而提出的新技术手段,通过将贮箱内液氢液氧及氢氧蒸气与内燃机技术结合,可实现贮箱增压、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成流体管理(Integrated Vehicle Fluids,IVF)技术是为氢氧上面级适应长时间在轨而提出的新技术手段,通过将贮箱内液氢液氧及氢氧蒸气与内燃机技术结合,可实现贮箱增压、姿控、供电等功能一体化,代替传统的氦气增压子系统、肼类姿控子系统、电池电源子系统,减轻上面级系统质量,适应在轨数天至数周的飞行任务。研究IVF技术,对提高我国氢氧上面级长时间在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IVF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长时间在轨氢氧上面级的低温推进剂集成管理(Integrated cryogenic propellant management,ICPM)方案:氢氧上面级搭载ICPM系统,利用氢箱的氢蒸气和氧箱的液氧,实现贮箱增压、姿控、供电等功能。根据模块化建模思想,将ICPM系统划分为氢压缩机、氧活塞泵、氢氧内燃机、发电机、电池、氢氧气瓶、管路、换热器、氢氧推力器、阀门等组件,采用AMESim商业软件建立各组件模型,组成ICPM系统仿真模型,开展仿真研究。以氢氧上面级奔月的任务为背景,开展ICPM系统在轨工作过程仿真,研究了组件的工作模式和参数变化规律,分析各组件的工作特性。通过计算氢氧上面级动力系统质量,相比传统动力系统方案,ICPM方案具有重量上的优势。针对核心组件氢氧内燃机转工况时参数变化剧烈现象,提出内燃机PI调速控制策略,建立氢氧内燃机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研究氢氧内燃机系统转工况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PI调速控制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氢氧内燃机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氢氧内燃机转工况时参数的大范围调节和快速响应;PI控制器中,比例系数k_p、积分系数k_i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均有显著影响。采用遗传算法,以上面级动力系统质量为优化目标,优化ICPM系统中氢压缩机流量、氢氧气瓶压力控制上限、氢氧气瓶容积等组件参数。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能够快速得到组件参数的最优解,优化上面级动力系统质量,是ICPM系统组件参数优化设计的有效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工业生产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蓬勃发展,但是其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人民迈向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大阻力。寻找一种绿色环保、能耗小、可循环利用的废水处理技术是目前
抗盐冻性能、抗渗性能作为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点关注。本文将通过室内快速盐冻融试验、RILEM三点弯曲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
流-流耦合模型在全球气候系统,区域天气模拟,空气和海洋耦合,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问题以及心血管建模中应用广泛。在本文中,针对具有动力学交界面条件的流-流耦合问题,在其交界面上施加了Nitsche’s型边界条件,得到了基于Nitsche’s交界面方法的空间半离散耦合格式,并且分析和证明了该耦合格式关于能量范数的稳定性以及和原问题的一致性。在空间半离散的的基础上,对时间采用二阶向后欧拉离散格式,得到了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轨道安全作为高速铁路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之一,涉及广大人
本文根据奇摄动理论及方法研究了一类基于实际背景下的非时变稳态奇摄动反应扩散方程边值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类奇摄动抛物型反应扩散方程初边值问题,得到相关结论,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验证.第一章,回顾了奇摄动学科的历史并罗列了发展近况,对奇摄动领域的一些著名的定理和引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引入,对本文研究中所需要使用和参考的其他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梳理,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章,研究了
根皮素(Phloretin),是一种具有二氢查尔酮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以糖苷(根皮苷)的形式广泛分布于不同阶段植物的不同部位,尤其以苹果幼果中的含量最为丰富。研究发现,根
目前,航空发动机在国内的发展形势较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国防建设迫切需要,而航空发动机零件制造质量决定发动机寿命、性能等众多指标的好坏,因此,提高零件制造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建筑土木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跨度桥梁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抛物线型拱桥作为一种常见的拱桥,其承载能力稳定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工
我国钒铬渣每年排放量达50万吨,无害化处理成本高、环境危害大,其中的钒、铬元素又是极为重要的稀有金属,在航空、汽车、造船以及国防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我国的钒、铬资
本文以伯(?)墓銅器銘文為研究對象,涉及與銘文內容相關的拓本種類、年代研究、銘文集釋、器物流傳和疑難字詞考證等方面,銘文集釋部分為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第一章從研究目標、研究意義、論文結構三個方面闡釋了對本文的撰寫理由及思路;第二章簡要概述伯(?)墓銅器的出土情況,側重對伯(?)墓銅器拓本及器形圖片的收集與梳理;第三章以時間為軸,縱向梳理出銘文的考釋簡史和年代研究簡史;第四章的銘文集釋分為凡例、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