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早期诊断方法,观察VMC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阳性率以及血清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临床表现特征(以ECG表现为观察指标)的VMC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阳性率以及血清浓度的变化,探讨cTnI与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关系。 方法 选择外周血检测柯萨奇病毒(CBV)特异性抗体IgM(CBV-IgM)均为阳性,符合国内相关标准诊断为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根据临床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3组,A组: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者;B组:心电图单项异常者(具有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ST-T改变和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之一者);C组:心电图重叠异常者。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2周、<4周、4~8周、>3个月各采血一次。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cTnI,同期测定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VMC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和性别组成方面无差异。对照组各病例无心血管疾病证据。 结果 ①54例急性期VMC患者血清cTnI阳性者38例(70.4%),均完成4周临床监测,31例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有20例3个月后血清cTnI转阴,11例血清cTnI持续阳性。②54例急性期VMC患者病程<2周时,血清cTnI(10.5±7.6μgL-1)水平与对照组(1.87±3.74μgL-1)比较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VMC组,心电图异常组(B+C组)的cTnI、CK-MB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正常组(A组)(均P<0.05),而对心电图异常组,各组间cTnI、CK-MB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血清cTnI水平:B和C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1),C组显著高于B组(均P<0.01)。⑤VMC病程<4周时,血清cTnI、CK-MB水平与病程<2周时比较有显著下降,(均P<0.01);4-8周时血清cTnI、CK-MB水平与病程<4周时比较显著升高,(均P<0.01)。⑥1个月cTnI下降>50%者与3个月cTnI转阴性者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等症改善明显优于cTnI转阴缓慢者和3个月cTnI未转阴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者。结论血清cTul的定量测定是反映诊断VMC心肌损害的新型指标,具有无痛、无创伤性等优点,较CK.MB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灵敏性,对VMC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