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构成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但是现今的高校毕业生在面试求职时普遍表现出临场心理紧张,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简历和求职信的格式书写不正确,内容方面词汇贫乏,表达上辞不达意,形式上错别字多、标点滥用现象频繁。此外,大学生平时的普通话不标准、带有方言,语言规范意识淡薄,语言基础知识和常用的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匮乏等现象不但在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就连师范院校部分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这普遍反映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偏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对策?本文以大学生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和讨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起,梳理、评述了语言文字规范的相关研究,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大学生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现状。首先,考察了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问题。此考察以大学生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实际调查材料为依据,为保证收集到的语料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收集语料时尽量使语料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为此我们以不同层次、性质的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论文为对象进行了考察。尽管如此,我们收集到的语料只是对大学生论文中语言现象的一种考察,它还不能更全面地代表所有大学生语言运用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又从《语法修辞讲话》及其习题、《现代汉语语误》、《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中选取了15个不同类型的例子对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部分专业总共400名大学生进行了语言基础知识的考察。其次,对大学生的文字运用、标点、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的不规范现象也进行了考察。第三章是大学生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成因分析。首先,对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时运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的结果发现语言教育之外的干扰因素和语言教育本身的失误是形成大学生语言能力偏低现象的主要原因。前者主要表现为英语对汉语的冲击以及社会语言环境(如广告用语、网络语言、媒体语言、街头用字等现象)对大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者主要表现为高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的使用、教学方式和教学考评机制尚需改革完善的一些方面。其次,大学生出现文字运用、标点、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意识态度、汉字信息处理系统、语言规范知识的掌握、平时的训练、应用能力情况所决定的。第四章是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对策研究。这一章是在第二章、第三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提出的策略。具体包括针对语言教育之外的干扰因素和语言教育本身的失误两方面的措施。为使提出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对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相关资料、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将所得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行了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保证对大学生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综合考察做到客观、全面。这种研究方法将行文内容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使研究的结论更科学、客观,这也是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点。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大学生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只是生活中语言不规范现象的一个方面,它反映出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为大学生在生活、交际中准确表达、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增强自身实力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母语教育水平乃至现阶段公民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