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半个多世纪以来,微电子芯片作为通信模块的核心器件,一直推动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通信系统需要大容量、高速率和低能耗的功能器件,这也意味着需要制作制程更小的芯片来满足这一需求。然而,由于量子效应的限制,微电子芯片的研发将难以继续遵循摩尔定律。硅基光子平台具有高速率、低成本、大带宽等特点且能与CMOS工艺兼容,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光子集成平台之一,可以满足未来通信系统的需求。作为光芯片的基本元件,硅基微腔由于其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的特点,在硅光子学领域的滤波、调制、延时等诸多方面有着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多世纪以来,微电子芯片作为通信模块的核心器件,一直推动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通信系统需要大容量、高速率和低能耗的功能器件,这也意味着需要制作制程更小的芯片来满足这一需求。然而,由于量子效应的限制,微电子芯片的研发将难以继续遵循摩尔定律。硅基光子平台具有高速率、低成本、大带宽等特点且能与CMOS工艺兼容,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光子集成平台之一,可以满足未来通信系统的需求。作为光芯片的基本元件,硅基微腔由于其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的特点,在硅光子学领域的滤波、调制、延时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高Q硅基微腔具有极高的储能能力,是光电振荡器、生物传感器等器件的重要组件之一。提高硅基微腔的Q值成为了全球众多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本文通过探讨提升硅基微环Q值的原理,设计并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高Q硅基微环、微盘谐振器。主要研究工作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阐述了硅基微环、微盘谐振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国际上改善硅基波导表面粗糙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微环的重要参数和影响微环Q值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硅基微环的制作工艺。
(2)提出并制作了一种非同心圆的高Q硅基微环谐振器,通过仿真对器件的传输特性和Q值进行了分析,并从实验上验证了这种结构对提升Q值的可行性。进一步采用热氧化和退火的方法降低微环侧壁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非同心圆微环在热氧化和退火工艺之后的最高Q值从万级提升至十万级。
(3)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宽脊波导微盘谐振器和一种跑道型高Q硅基微环谐振器。理论上分析了这两种结构的传输特性,从实验上测试了两种新型结构的传输谱线和谐振峰Q值,实验结果表明,两者最高Q值分别达到了1.9×105和1.49×105。
其他文献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在小行星带发现迄今为止最奇怪的一个天体,这块岩石像失控的草坪洒水喷头一样旋转,向外喷出六条像彗尾的尘埃尾巴。 首席调查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朱维特说:“我们看到它时,确实都傻眼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尘埃不断向外喷涌的13天里,它的尾巴结构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这确实令我们倍感吃惊。很难相信我们正在观测的是一颗小行星。”朱维特和其他科学家借助夏威夷的泛星巡
我国自主设计的首座低湍流度航空声学风洞日前顺利完成典型试验状态调试,标志其已经具备基本试验能力。这座风洞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填补我国在航空飞行器低湍流度和声学地面试验研究设备的空白。 这座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计所研制的我国首座大型航空声学风洞,包括低噪声风扇、消声室、试验段、腹撑、尾撑等20余个子系统,试验背景噪声设计指标为75-80dB(A),风速100m/s。风洞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
记者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领先成功研制出携带荧光素酶的可示踪重组流感病毒IAV—luc,可以清晰地反应流感病毒对人体的感染情况,相当于给流感病毒安装了“定位追踪器”。该项成果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共建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携带荧光素酶的重组流感病毒IAV—luc。利用此“荧光流感病毒”病毒感染
光学超构表面由亚波长结构单元组成,通过调节结构参数,能够激发共振模式捕获光场,灵活调控出射光波的振幅、相位等,极大促进了光子学的应用发展。早期关于光学超构表面的研究主要基于金属材料,但金属在光学波段不可忽略的热损耗劣化了超构表面器件的效率。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采用高折射率的电介质材料可以克服金属损耗大的问题,激起了介质光学超构表面的研究热潮。设计介质超构表面能够获得高品质因子共振腔,还能灵活调控波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硅超构表面共振器件,
随着光学通信容量的不断提升,对光信号处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元器件之一,光学滤波器也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滤波功能和尽量宽广的应用范围。但是,传统的滤波器往往被设计为只能实现单一的滤波功能。这导致光学处理系统通常需要采用大量的滤波器,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成本、体积和复杂度。另一方面,可调谐、可重构的滤波器由于能提供灵活的滤波形状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其应用于光学和微波信号处理系统中,对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以及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硅基微环谐振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关心的不仅是通信互联网容量与速度的提升,还有对光通信器件集成度的极限追求。发展光互连技术尤为重要,目前硅基片上集成光子器件的研究以其独特的材料和技术优势,成为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热点方向。另一方面,由于集成规模、通信容量的不断提高,模式复用被公认为一种有效的扩容技术。硅基光波导可以有效地操纵高阶波导模式,提高模式隔离度和模式选择性,因此多模硅光子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硅基多模复用器件仍存在尺寸和插损较大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主要利用一种拓扑优化算法,逆向设计各种紧凑的硅基多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5G、VR、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光通信容量的需求也成指数级的增长,然而以单模光纤为架构的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已逐渐达到香农容量极限。为进一步保持光纤通信容量高速增长,面对新一轮的容量危机,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发新的光波维度——空间维度。其中,轨道角动量(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模式复用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光波空间维度的技术之一,由于携带不同拓扑电荷数的轨道角动量模式彼此之间相互正交,可以理论上实现无穷阶的轨道角动量模式复用,因此拥有巨大的应用
【摘 要】随着当代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我国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人力市场竞争逐步激烈的状态下,自主创业成为了大学生们毕业后的热门选择。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创业精神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理应具备的几种技能,并就创业能力培养要点展开分析,旨在帮助高校合理培养大学生创业,优化现代化教育。 【关键词】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优化策略 所谓的创业,指的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通过自身能力或者合伙形式创办
亚微米级表面结构的制备是实现各种功能性表面的有效途径。目前常用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加工、物理化学刻蚀、激光刻蚀、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光刻等,但均难以实现亚微米级周期性表面结构的高效灵活制备。为解决此问题,本课题研制了一套新颖的激光动态干涉加工系统。
首先,本课题提出了激光动态干涉加工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光学干涉结构,实现了基于振镜控制的干涉光斑扫描。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相位掩模板结构对±1级衍射光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干涉光斑搭接过程中自行耦合特性的理论基础,分
【摘 要】本文在对主观幸福感与收入关系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基础之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按照职业分类标准,对福州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认为福州地区中等收入群体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其主观幸福感与收入的关系并不是很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应呈多样化。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主观幸福感;调查;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