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景宽恕与宽恕焦虑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恕是指人际侵犯发生之后,被侵犯的一方由消极反应向积极反应转化的心理活动过程。受害者的社会认知、共情、人格特质、人口学与文化变量,侵犯者的态度及道歉,侵犯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侵犯行为的性质如伤害的类型、伤害的严重性等都会对宽恕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宽恕焦虑是国外研究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阻碍人们做出宽恕行为的一个较大的障碍,也是许多变量作用于宽恕的中介变量。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翻译修订了宽恕焦虑量表的基础之上,探索了情景宽恕与宽恕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的道歉方式对于大学生情景宽恕和宽恕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宽恕焦虑量表包含两个因素:交往焦虑和自我形象焦虑。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实证效度。   (2)大学生的情景宽恕总体居于中等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   (3)大学生的宽恕焦虑总体居于中等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这些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女生的交往焦虑显著高于男生。   (4)宽恕焦虑与情景宽恕呈显著负相关,被试的宽恕焦虑水平越高,情景宽恕水平越低。宽恕焦虑对被试的情景宽恕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5)道歉方式是影响大学生情景宽恕的一个重要因素。接受借口式道歉的大学生最容易宽恕,其次是诚恳式道歉、合理化式道歉和挑衅式道歉。道歉的可接受程度越高,被试的情景宽恕水平越高。挑衅组引发的情景宽恕水平显著低于其它组,借口组的情景宽恕水平显著高于合理化组。缓解组(诚恳组和借口组)的情景宽恕水平显著高于恶化组(合理化组和挑衅组)。   (6)道歉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宽恕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接受合理化式道歉的大学生宽恕焦虑水平最高,其次是挑衅式道歉、诚恳式道歉和借口式道歉。借口组的宽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合理化组和挑衅组)。
其他文献
情感交流是最普通的交流方式,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情感交流无处不在。体现在教育中,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感体验是决定学习环境对学
技术创新之所以引起人们重视,关键在于其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及资本效率的功能、放大经济规模的神奇魅力。同样,社会性软件等新技术的出现,给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一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能对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起到预测作用的求职自我效能感便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本
顾客如果对产品满意,那么他对产品价格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即便产品涨价仍然会选择购买,也就说他对产品的价格容忍度高。因此,通过满意度的提升可以对消费者的价格容忍度产生
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培训方式,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世界企业的广泛认可。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成本远低于传统培训、迅速的更新与共享知识、便捷的学员管理
社交媒体语境下,传统新闻业的专业权威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这在风险议题中表现得尤为强烈。本研究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对于P×风险议题的报道,发现传统媒体专业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都是其他学科难以相比的,而且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