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几丁质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丁质(chitin)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直链大分子,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也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壳以及昆虫的中肠围食膜中。几丁质酶作为几丁质这一主要生物多聚物的降解酶类,以其兼具抑制病原真菌生长和杀灭害虫的双重作用,且对动植物、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的优势,而在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面极有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针对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抗病测试、分类鉴定、基因克隆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几丁质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利用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到132株细菌和放线菌,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到32株产几丁质酶菌株,其中细菌20株,放线菌12株。几丁质酶活性较强的有编号为P6、C-10、9、F2、J4、J7、4—2、X菌株。活性最强的为F2菌株,其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为3.14。对水稻纹枯病菌拮抗作用最强的细菌是C-10菌株,放线菌是P6菌株,抑菌带分别为7mm和12mm。通过几丁质酶活性和抑菌活性强弱确定优势拮抗菌株为P6、C-10和F2菌株。经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P6、C-10和F2菌株分别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浅黄金杆菌(Aureobacterium flavesnes)。这3个菌株均为新的几丁质裂解菌。 2.菌株对病原菌的拮抗试验。以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禾谷类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茄子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genae,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马尾菇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oprinus comatus,长蠕孢霉Helminthosporinm.sp11种病原真菌为指示菌,应用平皿拮抗法测定P6、F2、C-10菌株抑菌作用,显示这3个菌株对大多数病原真菌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P6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均为12mm;C-10菌株对长蠕孢霉Helminthosporinm.sp的抑菌带为10mm。 3.几丁质酶蛋白对病原菌的拮抗试验。以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4种病原真菌为病原指示菌,提取菌株P6、F2、C-10的粗蛋白做平皿抑菌测试,显示P6、F2、C-10菌株粗蛋白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拮抗活性,其中P6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辣椒炭疽病菌2种病原菌的拮抗活性较强,抑菌带分别为7mm和6mm。 4.几丁质酶基因克隆研究。通过建立DNA文库的方法对C-10菌株进行了几丁质酶基因克隆研究。提取C-10菌株DNA,经Sau3AI部分酶切后分离2-10kb的片段,插入PUC19的BamHI位点,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a),在几丁质平板上筛选阳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追求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谋求相互合作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心愿,而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使得这些美好心愿一直在曲折中实现。但睿智的人类并未因
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动时代,在当时的中国,要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变革政体形式不可避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才能实现由传统封建专制王权
论文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探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希望能找到一条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途径。 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开展高中语文研
本文主要对玻璃用UV固化胶粘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研究。UV固化胶粘剂就是借助UV辐射使粘接材料快速产生粘接性能的一类胶粘剂,和传统的胶粘剂相比,它具有固化速度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