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对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后AQP4、AQP5表达的影响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AQP4、AQP5的表达变化以及亚低温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与AQP4、AQP5的关系以及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利用新生24小时内的SD大鼠,取皮层新鲜脑组织,经机械分离和化学消化,制作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cm<2>,接种到含胎牛血清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置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形态学变化。培养8-9天后传代,当传至第3代,细胞生长稳定,自然纯化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95%以上为阳性细胞,符合实验要求。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常温缺氧/复氧组(H/R)、亚低温干预缺氧/复氧组(M+H/R)。用三气培养箱分别调节温度37℃及32℃,以95%N<,2>和5%CO<,2>造成细胞缺氧,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37℃及32℃时,缺氧/复氧不同时间点AC的存活率,作为细胞受损指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验缺氧/复氧各个时间点AQP4、AQP5的表达变化及亚低温的干预效果。 [结果]: 1.体外培养的AC传3代后,细胞胞体较大而扁,形状不规则,细胞突起较多较长,呈放射状。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胞浆呈棕黄色。 2.37℃缺氧8小时后,细胞的形态、存活力变化不明显,部分细胞边缘皱缩。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变化逐渐明显,细胞损伤表现明显加强,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圆、轮廓不清,突起增粗缩短,细胞间连接断裂,逐渐出现细胞死亡、崩解、胞体漂浮。细胞存活力下降,呈明显的时效关系。32℃干预时大部分细胞轮廓较清晰,胞周光晕明显,突起存在,仅有少数细胞出现分离现象。细胞存活力较缺氧/复氧组增加。 3.细胞免疫化学的半定量方法观察AQP4、AQP5的表达发现:37℃正常氧供时AQP4、AQP5位于细胞膜上的表达无明显变化;37℃缺氧8小时,AQP4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AQP5阳性表达细胞数也减少。而复氧后AQP4、AQP5阳性表达细胞数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 4.32℃干预缺氧/复氧时AQP4、AQP5阳性表达细胞数在各个时间点均较37℃缺氧/复氧组减少(p<0.01,p<0.05)。 [结论]: 1.星形胶质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强,复氧后细胞损害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加重。 2.亚低温可以减轻缺氧/复氧时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3.AQP4、AQP5在缺氧时表达减少,是机体对脑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以.减缓脑水肿形成。复氧后AQP4、AQP5表达明显增高,进入失保护状态,脑水肿在随后的一定时间内也明显加重。AQP4、AQP5表达变化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水肿有着相关性。 4.通过降低AQP4、AQP5的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疾病,其发生与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随着脑血管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寻找其相关致病基因,
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SIVCI)患者记忆成分损害的特征以及SIV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特征,探讨神经心理学和事件相关电位在早期诊断SI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干预来分析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s,HOX)A5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凋亡率、细胞
背景:肝癌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超过50万,东亚是肝癌高发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重大。尤其是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早期发现及鉴别对于治疗有重要的
【目的】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chorioretinal venous anastomosis,LCRVA)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