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视域转换对哲学解释学的启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问题历来受到哲学家们的青睐,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无不对时间这一神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纵观先哲们的时间观,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最初,他们关注的是“时间是什么?”,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他们开始追问“时间从何而来?”。探寻方式的转变使得他们从关注时间的本质,过渡到关注时间的源始性问题(亦即:时间性问题)上来。这一转变是人们对时间认知方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但加深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而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伽达默尔思想的成熟和完善。伽达默尔是哲学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真理与方法》一书开启了哲学解释学潮流的大门。追溯其思想的来源,伽达默尔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传统解释学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存在论对他的启示。如果将传统解释学看做是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形成的基石,那么从时间到时间性的研究视域则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重要助推力。从时间到时间性,体现了人们在研究时间的思路上发生的转变,同时它也使得时间的新特性得以呈现。伽达默尔在承袭传统解释学思想的基础上,借助时间的内在特性,带领着传统解释学走出其自身发展的困境。与此同时,伽达默尔还借助时间的内在特性,将解释学思想推向发展的高峰,从而形成了具有时间特性的哲学解释学。本文试图在借鉴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时间概念发展的逻辑进程为切入点,通过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想的梳理,尝试阐明三个基本问题。其一,从时间到时间性的探寻方式为解释学的新发展提供的条件。传统解释学应运翻译和解释的需要而产生。伴随着人们解释和理解活动的拓展,解释学思想也得以不断的丰富,但由于受到时代思维方式的限制,解释学无法避免的陷入了其发展的困境。然而,从时间到时间性的研究视域的呈现,为解释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新思路。其二,伽达默尔借助从时间到时间性的研究视域发展其哲学解释学思想。首先,理解是解释学思想的根基。伽达默尔在承袭海德格尔对理解的本体论定位思想的同时,以时间的新特性为切入点,展开了对理解何以可能的讨论。这一做法,既使得理解以一种自我呈现的方式得以展开,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理解的本体论地位。其次,解释学循环是阅读的基本模式。伽达默尔运用从时间到时间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时间所呈现的新特性,完善了解释学循环理论,使得读者可以借助解释学循环正视时间距离所带给人们的积极意义。再次,解释学经验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伽达默尔借助从时间到时间性的研究视域,以及时间的新特性阐释了艺术经验、历史经验、语言经验在人们面临理解和解释境遇时的经验作用。其三,通过对伽达默尔思想通达时间视域转换路径的揭示,探寻哲学解释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时间到时间性的思维方式的创始者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他们开启了探寻时间的新思路。伽达默尔在承袭二者时间性思维的基础上,借助哲学解释学思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通达了对时间的理解与运用。并且,使得人们对时间认识得以不断深化。
其他文献
时间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胡塞尔一生留下的诸多文字中,其中大部分只是纲领性的引论著作,真正称得上完整的只有两部,其一就是1928年他让海德格尔出
研究了基于单纯形优化学习算法的前向神经网络,并将其用于无刷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形的动态辨识,在实现全局最小和改善学习性能方面获得良好效果. The forward neural network bas
针对具有时延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直接优化的预测控制.该方法利用递阶遗传算法(HGA)通过对一批实际输入输出数据训练,得到对象的离线神经网络模型(NN模型
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建立对象的非线性预测模型,用多级阶跃响应建立平均线性模型.利用平均线性模型进行滚动优化,利用非线性预测模型校正线性模型,实现非线性预测控制.仿真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