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与载体;信息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而由于特定的生活经济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发展滞后;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信息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化是信息化的载体和依托。因此,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用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发展城镇化推进信息化,这对又好又快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乃至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此,确立了这一研究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归纳与演绎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分析信息化与城镇化内涵、城镇化理论以及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指出信息化支撑和拉动了城镇经济增长,优化了以知识为核心的城镇资源配置,推进了城镇产业结构高级化,强化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指出城镇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托,城镇要素禀赋和资源配置能力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从而科学地分析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随后,从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加强信息化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推进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协调信息化与城镇化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接着,研究了我国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同时也分析了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针对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路,一是发展新型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利用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利用城市信息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本文尝试通过对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现实需求、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四个方面的分析,探索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协调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一些对策。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是选题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