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向观照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轨迹,出现于早期中国的“影戏”理论观,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观念上都对我国电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影戏”理论观作为对电影的理性思考,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伴随着电影在中国的诞生而出现,并始终贯穿于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的“影戏”理论观的研究,探索“影戏”理论观的形成、发展的原因。并在中国电影中纵向考察了“影戏”理论观的发展特点及其电影创作中的呈现,归纳出了“影戏”理论观的美学内涵。最后进一步反思“影戏”理论观重构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在当下的发展对策。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把中国电影史分为早期电影、抗战时期电影、“十七年”电影、“文革”电影以及新时期电影,梳理了“影戏”观在中国电影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表现。第二部分具体阐释了“影戏”理论观的美学内涵,主要包括从教化性、戏剧性、写真性三个方面,这是从内部对“影戏”理论观的美学内涵进行的阐释。第三部分主要以新时期电影理论界对于“影戏”理论观的大讨论为背景,其次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对“影戏”理论观进行重新建构,明确“影戏”理论观在新时期重构的思想渊源和动力;最后主要对传统的“影戏”理论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