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承载着居民日常娱乐、健身、休憩等行为活动,西安夏季天气高温高热,由于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造成气候适宜性欠佳,直接影响了人们户外出行与活动的环境质量。因此提高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舒适度,满足居民对室外公共空间的需求,创造美好、舒适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加强西安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典型城市住区为调研对象,首先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西安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存在气候适宜性不佳的问题。其次,以西安市华清学府城作为城市住区实测与模拟的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对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典型下垫面与具有差异性的室外公共空间进行实地测试,运用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与人体舒适度的评价方法评估环境舒适性。最后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场地实测值进行校准,从而对更多下垫面类型、活动场地植物布局类型、建筑阴影空间模拟分析,提出综合景观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实测数据与软件模拟两种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在影响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的景观构成要素中,下垫面对于测试场地有明显的加热作用,实测下垫面类型在全日照环境条件下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坪>沥青>广场砖>防腐木>红色透水砖。在有植物阴影遮阴的环境条件下,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坪>沥青>防腐木>红色透水砖>广场砖。运用软件对其他下垫面类型进行补充与部分验证,软件模拟八种下垫面材质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坪>土壤>木板条>黄砖>碎砖>混凝土>红砖>沥青。(2)植物对测试场地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不同植物布局形式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点式植物布局形成的林下空间比围合式植物布局形成的开敞空间最高温度低2.1℃,比无植物围合形成的露天空间最高温度低3.8℃。由于场地现状的对比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软件模拟不同植物布局类型对室外活动场地夏季小气候降温增湿的效应,对比排序为优选自由式植物布局,其次分别是围合型植物布局、带式植物布局、点式植物布局。(3)建筑阴影对测试场地有短时降温的效果,建筑一般阴影区所覆盖的场地范围可作为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活动场地的优先选址参考。(4)基于以上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的景观优化设计策略并对华清学府城居住区现状小气候问题较为突出的室外公共空间提出景观优化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