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住房市场需求旺盛,房价不断攀升,城市土地价格也随之上涨,而农村土地价值与城市土地价值相比却一文不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部分城市周边的村集体或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冒着法律风险以“新农村建设”为幌子,兴建小产权房。另一方面,城市中生活的中低收入人群面对巨额房款,无力实现“住有所居”。由此,小产权房以其价格低廉与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购买能力正好实现了供需匹配,一时之间使小产权房市场堪称火爆。目前,小产权房在我国急速扩展,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小产权房不仅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更重要的是小产权房继续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小产权房问题该如何处理,已成为目前中国十大热点问题之一,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目前大都在争论该不该“转正”小产权房。事实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转正”小产权房,而在于该如何“转正”小产权房。只有有了合理的“转正”方案,才能为判断该不该“转正”小产权房提供决策依据。因此,为了能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提供决策建议,本文假设小产权房可以“转正”,从如何“转正”小产权房角度,对小产权房具体“转正”路径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小产权房现状及其形成核心原因,并结合我国二元土地制度改革现状、住房供应“双轨制”以及小产权房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性地构建了小产权房多模式的“转正”路径。本文由九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以及方法等。重点梳理了有关于小产权房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石。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了小产权房现状、相关政策、形成原因,对小产权房“转正”争议点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小产权房“转正”的前提假设。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小产权房所涉及利益主体和占有土地用地性质两个不同角度对小产权房进行了分类。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了小产权房的确权标准,进行分类确权,即确立小产权房“转正”具体范围,为小产权房“转正”设立了门槛。第四部分着重于构建了多模式的小产权房“转正”路径。以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为出路,研究了小产权房“转正”具体操作程序。第五部分主要是在小产权房“转正”基础上,设计了小产权房“转正”经济补偿标准,以确保小产权房多模式“转正”路径具有可操作性。第六部分主要是构建了“转正”小产权房上市交易模式,结合现行住房市场交易规定,设置了“转正”后小产权房上市交易路径。第七部分以单个小产权房项目为例,分析小产权房“转正”的程序、经济补偿及“转正”后意义等,阐述本研究的内在积极性。第八部分重点对实施小产权房多模式“转正”路径机制进行了详细客观评价并对各模式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第九部分则主要提炼本文重要结论、创新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