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植棉区,棉花播种面积占宜棉区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甚至在有些植棉团场达到95%,导致棉花连作面积大、连作时间长、连作问题突出。长期连作产生连作障碍,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降低、作物减产等问题,秸秆还田在提高土壤肥力、养分和有机碳储量改良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的同时又会加剧病虫害并且秸秆腐解会释放化感物质产生自毒作用,利与弊共存。土壤有机碳及组分能够反映土壤性质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是综合评价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质量影响的较好指标。因此,本文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无秸秆还田连作棉田为对照,揭示了棉花秸秆持续还田下连作棉田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特征。试验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能够降低长期连作棉田0~60cm土壤BD,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BD逐渐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BD增大;而无秸秆还田棉田土壤BD随着连作年限及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长期连作下秸秆还田棉田0~60cm土壤pH值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连作15年时达到最大,15年后土壤pH值开始明显下降,无秸秆还田棉田土壤随着连作年限增加pH值逐渐增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三个土层深度的EC值总体均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棉田土壤EC显著大于无秸秆还田棉田。2.秸秆还田棉田与无秸秆还田棉田相比,可以显著提高0~60cm土层SOC、LOC、SMBC含量,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SOC、LOC、SMBC含量逐渐升高,秸秆还田棉田SOCD、(LOC/SOC)%、CPMI及qMB随连作年限的增加亦逐步上升。0~20 cm土层秸秆还田棉田SOCD及CPMI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较快呈线性增长,20~40 cm土层和40~60 cm土层土壤SOCD及CPMI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缓慢增加后增加较快呈指数增长。而无秸秆还田棉田SOCD、(LOC/SOC)%、CPMI及qMB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三个土层间土壤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库管理指数、微生物商差异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3.秸秆还田可以明显地提高0~60cm土壤HA、HM含量,使连作棉田土壤富里酸的含量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随着连作年限增加HA、HM含量升高。秸秆还田棉田胡敏酸(HA)占优势,无秸秆还田棉田富里酸(FA)占优势。与无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在长期连作下可以明显的提高CHA/CFA和PQ值,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CHA/CFA和PQ值均逐渐增大,尤其连作15 a后提高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根据广州市公布的2013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广州市目前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已超过133万,占户籍人口的16.03%。按照国际惯例,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即已进
乔霍特铜矿位于西天山那拉提隆起带的东段南缘,区内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岩石蚀变现象比较普遍,成矿条件良好,发现129条矿体,属于火山热液型矿床,具有多种找矿标志,具有较大的找
粤北地区主要包括韶关市和清远市,其历史悠久,秦到隋代,粤北已是联系岭南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政治与经济快速发展,开始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唐宋以来,张九龄开凿大庾岭,
湘西沅陵民歌,流传于湘西沅水和酉水一带,是沅陵人在长期的江河运输和农耕劳作中,经过口头传唱而即兴编创出来的劳动歌谣,在湖湘特色文化中独树一帜!笔者自小生活在湘西沅陵,
偶氮苯类聚合物由于本身既具有偶氮基团的光致变色特性,又具有高分子材料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其在光分子开关、光数据存储、电光调制、非线性光学材料、液晶材料和
随着单品级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提出,超高频(Ultra-High Frequency,UHF)近场RFID技术因其在单品级RFID应用中的优越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UHF
基于相变材料(PCM)的潜热储能(LTES)技术,是平衡热能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实现能量合理高效配置的有效方法。由于该技术可以在温度几乎恒定的条件下提供较高的储热密度,在电子器
桥梁结构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是桥梁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汽车载重量也有较大提高,在大量的快速、载重行车荷载冲击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