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乡融合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基于统计数据构建城乡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镇建成区与乡村夜间灯光平均强度相结合,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统计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该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现状特征。再次,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变异系数、Mann-Kandall趋势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马尔科夫链、时空矩阵、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最后,从经济发展、政策偏向、农村发展、城乡联系与教育因素等五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水平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现状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山东省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由东往西递减的空间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沿线和东部沿海一带,得分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其中,青岛、莱芜、淄博和威海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菏泽与临沂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2.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以下演变特点和规律:2000—2018年,山东省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多数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位次变化趋势不显著,城乡融合水平相对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明显。3.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呈以下特点:2000—2018年,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代际差异,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与较低的城市有高达10年的代际差异。空间格局一直呈胶济铁路沿线及东部沿海一带强强集聚特征,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一直发展较弱。烟台市19年均为高-高集聚区,济宁市19年中18年处于低-低集聚区,枣庄市19年中8年处于高-低集聚区,其他城市各年份空间集聚类型均未发生跃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相对稳定。4.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13个因素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货物运输量、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公共财政支出占GDP、产业结构高度化、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出口总值占GDP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等指标与城乡融合水平呈正相关,且达到了0.001以上的置信水平,正相关性极为显著。农林水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均农作物产量等指标与城乡融合水平呈负相关,且达到了0.01以上的置信水平,负相关性显著。这些因素对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5.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因素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等指标是最关键因素。在所有影响因素中,任意两个影响因素对城乡融合空间格局的交互作用均大于每一个影响因素独自作用的结果,呈现出1+1(29)2的交互作用效果,表明山东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是各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城镇化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因为越来越多拆建后产生的建筑垃圾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目前拆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体一般采用填埋或者无规划倾倒等处理方式,这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建筑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以再生微粉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作为掺合料制备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igh Ductility Recycled Powder Concrete,HDRPC)的可行性,论文主要研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增多、建筑垃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挑战,研究绿色建筑材料成为了当前建筑业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植物纤维作为取自自然界的天然纤维,在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植物纤维的来源丰富、可再生、成本低等一些特性,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有的学者将植物纤维制备成纳米纤维素晶体(Ce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既定事实,气候变暖必然会对建筑能耗产生影响,外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在生成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总量不断上升,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实行建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建筑维护结构的热传递能耗占建筑空调能耗的很大一部分,而建筑屋顶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分,一直处于被忽略和未被利用的状态。绿化屋顶更是应对气候变暖、缓解城市热岛以及降低建筑能耗
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在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2025》已将数控机床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数控机床种类繁多,结构原理复杂,其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存在很多疑点难点。在机床的故障诊断工作过程中,长期存在故障认知难、诊断效率低等问题;在维修过程中,则存在结构认知难、漏操作、误操作等问题,因此需要一款
传统物理治疗是康复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传统物理康复治疗对医师医学水平要求较高,且随着患者数量增加,现医师数量已不能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康复机器人能有效地弥补这部分空缺,可用来改善目前传统物理治疗状况。本论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上肢康复机器人发展状况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拥有较高精确度及重复度、更符合人体肩部运动规律的上肢外骨骼康复设备。基于人体肩部解剖学结构及肩部关节组织对组成骨骼的运动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使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公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是一种研究城市或区域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的方法,诸多学者为提升模型的性能采用多种扩充变量类型的方法。本文在构建济南市LUR模型的过程中融入三维建筑形态指标,综合分析、模拟、预测了济南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以2018年济南市31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发布的PM2.5浓度数据为样本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制冷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制冷产品的第一消费市场。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下,传统制冷行业产品的节能空间十分巨大。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的核心,是制冷系统节能控制关键所在。近年来压缩机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已经成为趋势,但传统经典控制算法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势。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微控制器芯片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在驱动系统上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可以显著降低压缩机的能耗。因此研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高、超规模、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多,为了保证其在施工及建成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需要对其开展定期监测。但诸如此类复杂建筑物的变形是不均匀的,既有整体性又有局部性,而以全站仪、GNSS精密定位技术为代表的变形监测手段以离散点测量为主,难以以点带面反映复杂建筑物整体与局部结构变形规律。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可快速获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国家开始大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教育业涌现许许多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软件。以材料力学为例,材料力学是一个有较多实验环节的专业,许多的原理规律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梁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用于验证梁弯曲正应力公式、截面平面假设理论正确性,是材料力学中较为基础和必备的一项实验。然而当下普遍的梁弯曲正应力测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多以实验步骤的虚拟化为主,缺乏结果数据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和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数量和规模的无序增加,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如今面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土地资源储备及供应日趋重要。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机动车使用规模的迅速壮大,城市交通压力与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轨道交通建设将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