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教育关注的侧重方面各有不同,西方过度注重自然科学,忽视了对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因而促成现代西方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东方对道德的过分注重导致了对自然科学的忽视,这种道德教育使中国成为古老的礼仪之邦,却没有使中国一直站在科学技术的顶峰。现代教育忽视了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技术不断提高,专门技术人才需要量不断减少,全面发展的、适应面很广的通才需要量逐渐增加,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更需注重道德、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培养。东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单纯的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都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今天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就是要吸取历史发展的经验,建立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塑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论述人文素养与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即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材与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手段与人文素养、普通高中高考改革高考试题体现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在具体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体现,即“创新精神”的体现、情感教育的体现、美育教育的体现、公民教育的体现。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要提高学生“以人为本”的素质和修养,也即提高他们自身应有的素质、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