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呋喹替尼是一种针对VEGFR及其相关通路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VEGFR自体磷酸化从而抑制下游通路的激活。相比于传统的小分子TKI,呋喹替尼能更有效针对VGFER及下游通路。目前,呋喹替尼已经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并获得CFDA批准用于一二线方案均失效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美国FDA的审批也已进入快速通道。本研究汇总m CRC患者接受呋喹替尼治疗后的病情发展,分析患者自身差异、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呋喹替尼是一种针对VEGFR及其相关通路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VEGFR自体磷酸化从而抑制下游通路的激活。相比于传统的小分子TKI,呋喹替尼能更有效针对VGFER及下游通路。目前,呋喹替尼已经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并获得CFDA批准用于一二线方案均失效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美国FDA的审批也已进入快速通道。本研究汇总m CRC患者接受呋喹替尼治疗后的病情发展,分析患者自身差异、分子诊断结果和既往靶向治疗史等不同因素与呋喹替尼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共收入南京鼓楼医院自2019年1月起进入呋喹替尼临床试验的30例病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子病理诊断结果和临床治疗史。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呋喹替尼胶囊单药口服和相关对症支持治疗,每日一次,每次5mg,服药三周后停药一周,服药持续至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死亡或其他原因的治疗停止。随访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通过基于影像学提示的病灶变化来判断病情是否进展以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通过X~2分析来评估患者分子诊断结果差异、既往靶向治疗史与呋喹替尼疗效的相关性和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PFS和OS来评价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入组30例接受过一二线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截至可追踪的最后随访时间,共有29例可进行疗效评价。接受呋喹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病例0(0%)、部分缓解病例1(3.45%)、疾病进展病例10(34.48%)、疾病稳定病例18(62.07%),客观缓解率3.45%、疾病控制率65.52%。可统计患者m PFS为10.7个月(95%CI,10.3-11.1),m OS大于13.1个月,需要进一步随访得出精确m OS数值。患者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方面:KRAS突变与否(p=0.5465)、NRAS突变与否(p=0.4902)和BRAF突变与否(p=0.7782)和患者病情进展没有关系。既往治疗史方面:抗VEGF/VEGFR治疗史(p=0.0574)和抗EGF/EGFRR治疗史(p=0.2793)和患者病情进展没有关系;是否肝转移(p=0.8139)和患者病情进展没有关系。不良反应方面:高血压发生与否(p=0.072)、手足皮肤反应发生与否(p=0.3429)和蛋白尿发生与否(p=0.1871)等因素均与患者病情进展没有关系。接受治疗患者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50%)、手足皮肤反应(45.5%)以及蛋白尿(31.8%),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程度相对较好且相关的不良反应能够进行有效的对症支持。结论:呋喹替尼能够有效地改善一二线方案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且可控。此外,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既往靶向治疗史和转移位置均不影响呋喹替尼疗效。因此有更多的患者可选择呋喹替尼进行三线治疗。
其他文献
药物的有关物质通常指药物纯品以外潜在的一些杂质。本文所介绍的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有关物质是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相关杂质。拉唑类药物是指各类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和消化性溃疡的代表性药物主要是H2受体阻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由于疗效显著和抑制胃酸作用强成为市场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在生产和存储运输的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降解变质等情况,生产工艺与存
建构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之一,是一种承载多种教育功能的游戏,以观察、想象、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建构游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想象、模拟建构等多种能力。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发掘建构区的潜在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大的收获。
文中归纳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高渗透、电力电子设备高渗透的特性给电力系统仿真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即模型完备、建模准确、计算高效、场景全面、接口开放、服务灵活这6个方面;基于仿真是认识和改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工具而非目的,以及仿真应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认知,指出了国产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功能定位要从单纯的仿真工具向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开发平
红外读出电路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模块,负责对探测器阵列接收到的光电流采集、积分,并转换为电学信号,从而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换为可见的图像。为响应第三代红外读出电路对于高度集成化和片内数字化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款64×64阵列大小,50μm像元中心间距的像素级数字化红外读出电路,通过在片内集成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来提高电路集成度,减少模拟信号传
研究背景及目的:2020年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占比10%~17%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侵袭性强及预后不良的特点[1],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因此无论是手术、化疗还是免疫疗法,临床疗效均不容乐观。传统观点认为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没有蛋白编码能力的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初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体内分离,以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常被用于荧光标记,在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通过化学合成而非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具有类似GFP光学性质的荧光染料或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如何实现这一过程、怎样模拟GFP的发光原理以及如何探索其应用,依然是巨大的难题
目标:脑卒中是神经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当卒中发作后,患者会遭受各种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于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和手段极为有限。一般认为在发病4.5h内施行静脉溶栓或动脉内取栓可以部分有效或者有效地治疗急性脑卒中发作,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得到上述及时有
目前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面临使用危机,各国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系统后会表现出弱馈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传统的发电厂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电场送出线的继电保护运行。本文主要研究了风电场送出线上的距离保护选相原理,提出计及风电特性的突变量选相距离保护改进方案。论文分析双馈风机的故障电流特性和暂态等效阻抗特性。在变换器控制和投入撬棒保护两种低电压穿越方式下,发现双馈风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