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部分。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2006年7月1日,汽车进口关税降到了25%,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将直面国际挑战。为此,分析过渡期内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研究如何在过渡期后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迫切需要而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这对加速实现在2010年前把中国汽车产业建成中国支柱产业之一的目标、使中国汽车企业与外来竞争对手同台竞技时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占有国内市场进而为中国汽车最终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大有裨益。对汽车工业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之前,首先要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际竞争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相关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都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综述。同时,对现存的研究缺陷和不足做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在参照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照现存指标体系的缺陷,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重新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量化类和分析类两大类指标出发,分六个方面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描述。在第三章中,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汽车产业。在量化类指标评价中,对中、美、日、德等10国的汽车工业进行了相对比较,并通过建立多指标离差最大化模型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及趋势:在分析类指标评价中,对汽车产业的产品品质、技术能力、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资源转化能力都不强,总体围际竞争力处于较弱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中挖掘制约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扩大中国汽车产业产品出口,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