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权衡负债所带来的税盾收益与财务危机成本,选取最优资本结构,且这一最优资本结构唯一。按照权衡理论的观点,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破产成本也就越小。这类企业会相应的增加负债融资,以充分利用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资本结构应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但在实证中却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呈负相关现象,学界将这种与权衡理论存在矛盾的现象被称为“权衡理论之谜”。针对上述现象,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为动态调整过程,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在充分考虑企业投资、现金流情况后,认为破产成本、交易成本的存在,妨碍企业立刻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偏离最优水平,而导致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Fisher et al,1989;Titman and Wessel,1988;Strebulaev,2007)。亦有学者认为,交易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小,不足以解释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权衡理论仍无法对企业融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Fama and French,2002;Chen and Zhao,2005;Lemmon et al,2008)。直至近期,Chen etal(2019)指出经营杠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那么经营杠杆在中国市场上能否同样解释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证明。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日益受到关注。相较于国外发达市场,目前中国仍处于转轨经济的关键时期,银行业的配套改革尚未完成,金融市场发育状况未达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无法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实际控制人不同,经理人市场缺乏,激励制度不够健全,这些都使中国在研究企业融资决策时处于特殊地位。一些理论在中国市场上并不适用,如“异常融资优序”现象,由于我国股权融资成本较低,企业从整体水平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即外部资金优于内部资金,外部资金中股权融资优于债权融资。现实中也频频出现企业因过度负债融资,资本结构不合理,而发生财务爆雷现象。如豪华车经销商巨头正通汽车,2020年7月21日出现分期贷款违约行为,打破业界对豪华车经销商一直以来“风景独好”的看法。相较于其他行业,豪华车经销商一直表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8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年《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经销商销量增长21.5%,其中豪华品牌经销商占比60%。经营豪华车销售的经销商一直被认为站在行业“鄙视链”的顶端,抗风险能力极强。如2018年乘用车市场下滑6%,豪华车销量却增长8%;2019年乘用车整体下跌9.6%,豪华车仍逆势增长9%。那么是何原因,让盈利能力很强排名第11的企业发生违约行为?究其原因,是其经营策略过于激进,盲目扩张,过度负债,导致现金流与短期负债的缺口越来越大,最终深陷债务。为此,本文从经营杠杆视角出发,解释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负相关现象,以说明企业融资决策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200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为正的企业为样本,证实从经营杠杆这一视角出发,解释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理论逻辑确实合理。首先,经营杠杆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与经营杠杆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准固定成本(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如果未能及时支付,企业将无法维持正常运营)的变动相较,销量的增加变动较少,当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时,企业利润率会提高,相应的企业盈利能力也会提升,故经营杠杆应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在将经营杠杆与盈利能力之间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也确实证实这一点。其次,经营杠杆与企业财务杠杆存在替代关系。企业决定经营杠杆过程,类似于在企业发行内部债券,一旦企业决定投资,就必须履行后续支付义务,否则企业将提前进入财务困境,发生违约行为。出于对违约风险的考虑,理性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融资决策时会考虑自身经营杠杆水平,对两者进行权衡,企业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在对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进行回归后,发现两者之间确实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将两者与企业违约风险进行回归后,发现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皆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替代关系确实成立。由上述论述可知,经营杠杆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皆会产生影响,两者效果叠加,必会产生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现象(Chen et al,2019;Melinda and Cristina,1963)。为验证这一结论成立,本文利用2004年《最低工资标准》对经营杠杆的影响,针对2004年前后企业经营杠杆水平显著变动情况,发现随着经营杠杆水平的提高,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表明中国企业,经营杠杆确实是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为中国企业解释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负相关现象提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