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晚清时期,“尚奢”、“嫖娼”等歪风邪气已对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而此时,中国伦理中优良品德的作用及其影响力则逐渐被弱化,当时中国社会出现了极为矛盾的现象,有些国人食古不化,他们坚守着腐朽民俗文化,顽固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但又对早已不堪一击的祖国则持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腐朽民俗文化不仅残害着国人的身体与心灵,同时,也极不利于革命的发展。尽管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恶风习俗在城市地区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扫荡恶风习俗的浪潮并未席卷至农村地区,农民仍然是受恶风习俗残害尤为严重的一个群体,其中,以农村女性所受的压迫、残害最为严重。当时的中共党人认为,正是因为恶风习俗时刻压迫、侵害着农民的身体与心灵,时时夺取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当时农民想要革除恶俗的愿望是相当强烈的,他们认为,中共党人在领导农民坚决与恶风习俗作斗争时,其所展现的要与恶风习俗、歪风邪气彻底断绝的革命态度,能够使这个政党最快、最有效地被民众所接纳,并能够以此来壮大自身力量。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党史文献,从思想史的视野,对早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与批判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系统地考察与梳理。文章所研究的历史阶段主要是1921至1927年,主要分为五大章节来论述。第一章节主要是对文章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标、理论依据、研究创新点、拟解决关键问题等,进行一个系统地梳理。文章中的第二章节,主要是对民俗文化概念进行论述,以及对1921-1927年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一个考察、探讨-。此章中,我研读了许多历史文献,力图从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中还原出民俗文化在当时所呈现的原本风貌。第三章则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时的历史环境,通过研究分析腐朽民俗文化对当时国人所产生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对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何种程度的桎梏等问题,得出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而言,移风易俗工作迫在眉睫,必须将其视作重大革命工作来抓。同时,本章节也梳理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俗文化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第四章则侧重于研究考察早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俗文化的具体改造。第五章是对早期中共党人移风易俗工作之成效进行了一个系统地分析、评述,评述自然分为历史作用与历史局限两种进行,在评述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移风易俗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