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MSBR脱氮除磷系统的机理和工艺试验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选择近年刚开发的MSBR脱氮除磷工艺为基础,通过8m3/d规模的小 规模试验设备,对MSBR的脱氮除磷机理进行研究。在小规模试验的机理研究 基础上改进回流方式和厌氧池的功能,形成MSBR(II型)污水处理系统,并 用以250m3/d规模的中试。中试以上海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污水、以及以工业 污水为主的南干线污水为对象,考察了MSBR(II型)的处理能力和应用条件, 验证了小规模试验的结果研究结果。 处理同济新村生活污水时,MSBR系统在设计HRT为7.2~10hr,泥龄为 25~30天、进水CODcr≤400mg/L、TP≤6.5mg/L、氨氮≤35mg/L、总氮≤ 55mg/L条件下,可达到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出水CODcr≤50mg/L,TP≤ 1.0mg/L,氨氮≤10mg/L,总氮≤15mg/L,出水水质均达到我国的一级污水排 放标准。 对低浓度上海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的污水,改进后的MSBR(II型)(HRT= 8.65hr)的脱氮除磷是能够胜任的。MSBR(II型)反应器能在进水CODcr/TKN 为4.59~7.62较低的比值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内碳源的作用进行反硝化。温度 较高硝化顺利时,进水TN为20mg/L左右,出水TN为10mg/L左右;温度较 低硝化不顺利时,进水TN为30mg/L左右,出水TN为23mg/L左右。改进后 的MSBR(II型)除磷能力较强,在正常试验的工况一~工况四中,进水TP为 2~3mg/L,无论温度高低,出水TP达到0.6~0.9mg/L。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 效果好,出水COD约为50mg/L,BOD在20mg/L以下。 对于工业污水为主的南干线污水,MSBR(II型)系统在设计HRT为9.8hr, 泥龄为25~30天、进水CODcr≤360mg/L、TP≤7.5mg/L、氨氮≤30.6mg/L 的条件下,出水可达到CODcr≤77mg/L,TP≤3.4mg/L,氨氮≤20mg/L,出水 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处理效果比较稳定。进水浓度增加及工 业污水比例升高则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论文分析了系统污泥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在试验的基础上推导了SBR池的 污泥变化的分段周期函数。揭示了MSBR各反应区自身特点及在整个流程中作 用:厌氧池承担有机物的酸化水解、厌氧释磷和部分反硝化的功能。曝气池的 主要功能是硝化和吸磷。缺氧池在系统中起反硝化脱氮和为厌氧池提供良好污 泥的作用。中间沉淀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和回流厌氧池足够的聚磷微生物。系 统的两个SBR池切换分别起沉淀池和反应池的功能。通过进水分流研究了系统 的后置反硝化的作用,认为后置反硝化为聚磷菌提供更好的释磷条件。 进行了系统的微生物测定:在小规模试验装置中,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数 量分别占26.5%和36.7%,为系统的优势菌。在中试装置中,假单胞菌和气单 胞菌数量分别占2.0%和54.0%,气单胞菌为系统的绝对优势菌。文献报道的不 动细菌在本研究中并未体现优势,在小规模试验和一期中试中分别只占6.1%和 9.0%。被证明是有效聚磷菌的假单胞菌在中试装置中只有2%,而小规模试验 则达到26.5%。 讨论了系统的“生物选择”,系统内存在厌氧区的聚磷菌的生物选择条件, 使系统有良好的除磷效果。预计系统运行方式形成的微生物浓度周期性的变化 可以提供使某些微生物在强制性的周期变化中达到“共振”而得以优势增长。 在中试运行时观察到丝状菌引起的丝状膨胀现象,分别讨论了上海市污水 治理一期工程和南干线中试出现丝状膨胀的原因,指出主要是高浓度的有机物 或慢速降解有机物使厌氧池的生物选择作用减弱所引起的。还观察到系统产生 漂泥和表面活性剂在系统内积累的现象,指出表面活性剂积累是系统无撇渣装 置所致。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厌氧池和曝气池的容积负荷和有机负荷是关键,应保证 酸化的时间和硝化的低负荷。论文根据试验结果提供了MSBR(Ⅱ型)的设计 参考值:总水力停时间8~10h,其中缺氧池约0.5h,厌氧池约1.0h,泥水分 离池约0.5h,曝气池3~6h,SBR池约1.5h~2.0h×2;夏季平均污泥浓度3.0~ 4.Og/l,冬季平均污泥浓度4.0~5.Og/l;污泥负荷0.2~0.3kgBOD5/kgMLSSd; SBR池切换周期4~6h;曝气池溶解氧大于2mg/l。 关键词:城市污水,活性污泥法,MSBR工艺,一体化脱氮除磷,生物除磷, 生物脱氮,脱氮除磷微生物
其他文献
该文首次将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格局研究.借助GIS技术,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分别模拟了城镇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的扩展趋势.根据区域发展目标,在充分高效利用
连铸自动化是在连铸过程中,按照工艺要求,借助于检测仪表和控制设备,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使连铸生产能自动进行。连铸过程本身是个十分复杂的生产过程,是个系统工程。为保证铸
半金属材料在自旋电子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半金属材料的性质,如磁性、电性和霍尔效应等影响着半金属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文中,我们选择半金属Heusler合金Co_2MnSi和半金属Fe_3O_4来研究半金属材料中的霍尔效应。我们通过直流磁控溅射,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Co_2MnSi薄膜。在高温下(600℃)制备的Co_2MnSi薄膜结晶较好,化学有序程度高,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接近理论值(5μB/
以往分析板坯变形的方法是假设板坯发生了对称变形,因此仅取板坯的1/4部分研究其变形规律,从而得到整个板坯的变形规律.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板坯调宽前要经过高压水除鳞而引
近年来,随着微波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微波介质陶瓷为基础的微波元器件逐渐趋向于小型化、集成化。为满足此要求,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设计、制造多层片式集成电路微波元器件已
该文借鉴国内外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大庆市的具体情况,初步研究了大庆市水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城市水务体制下大庆市水务管理信息系统(D
PPP项目模式就是将政府以及社会资本充分联系起来,双方进行资本合作的一种新融资模式.将PPP项目模式引入到工程领域,可以解决以往在工程融资中,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以及社会资
该论文从超细粉碎对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影响出发,重点研究灵芝孢子经过超细粉碎破壁后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有关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超细粉碎前后同种同
通过分析多个合金相图及合金元素对其的影响规律,进行了Cu基高阻尼合金材料的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获得了Al,Ni,Mn三种合金元素在Cu基合金中的合理配比,经过多种性能的初步测试,筛选得到了三种成分的合金:Cu-Al14-Ni4,Cu-Al11-Mn6,Cu-Al13-Mn6-Ni4,进而对此三种合金进行了相变温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及成分的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三种合金都是相变温度在100℃以上的
该文主要研究用化学催化氧化和光化学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中所含的高浓度硫化物和有机物.首先,采用O、O、HO、UV、O/UV、O/HO、HO/UV、O/HO/UV、O/HO/UV/Mn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