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s)是人类出生缺陷中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一组畸形,是在胚胎发育第3~4周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而导致的一组畸形,主要包括无脑儿、脊柱裂和脑膨出。NTDs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生,尽管不少国家实施叶酸增补预防NTDs,每年全球仍然诞生约300 000NTDs新生儿。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近40个国家每年约发生240 000例叶酸可预防的脊柱裂和无脑儿,通过实施叶酸强化或增补叶酸成功预防的病例数每年大约22000例,仅占其中的10%。这说明,可能存在有其他因素或者多因素综合作用等影响叶酸预防效果。研究发现在中国北方NTDs高发区仅有4.5%的人孕前开始服用叶酸。在不能保证叶酸服用率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只依靠围孕期补充叶酸达到NTDs一级预防的目的。资料表明,孕早期膳食因素可能在NTDs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从膳食角度探讨孕早期妇女膳食因素在NTDs发生中的作用,为指导孕妇通过孕期合理膳食达到预防NTDs目的提供建议,为制定有效的NTDs膳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山东省和山西省20个县(区)进行调查,以在调查时间前两年内经确诊生育(引产)NTDs儿的妇女为病例组,匹配以同一地区、同所医院、同年分娩、生育健康婴儿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入户面对面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孕早期膳食食物种类和频率等研究内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对象人口学与健康相关行为特征: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配偶职业、配偶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在生育史、孕早期BMI、计划怀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知晓食物中含有叶酸、自感孕早期营养状况、孕早期调整膳食、孕期膳食营养态度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孕早期食物摄入频率与NTDs的关联性:食用豆类和奶类(频率≥7次/周)以及食用肉禽鱼类、动物内脏类、水果和坚果类的频率(3-6次/周)与食用频率≤1次/月相比较,有明显的NTDs的保护作用;坚果类食用频率>1次/月(与≤1次/月相比较)具有保护作用(P<0.05)。相反,食用咸腌泡菜类会增加NTDs发生风险,且食用频率越高NTDs发生风险越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物内脏、奶类、坚果、咸腌泡菜类食用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的妇女在食用各种食物的频率上也各有差别。(3)孕早期营养状况与NTDs:自感营养状况差的病例组与自感营养状况好者相比,孕育NTDs患儿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04倍(OR=5.45,95%CI:3.55-8.35),自感营养状况差对妇女孕育NTDs患儿风险的AR%和ARP%分别为80.2%和54.8%。病例组研究对象孕早期营养总评分平均为15.48±5.83分(-2-30分),对照组平均为19.76±5.13分(4-32分),病例组孕早期评分营养状况好和很差的比例分别为5.0%和31.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18.3%和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妇女孕早期营养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之后,营养状况很差的病例组研究对象较营养状况好的妇女孕育NTDs患儿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38倍(95%CI:4.57-15.4)。(4)孕早期膳食调整情况及与NTDs的关联性:对照组有327人(71.2%)孕早期有意识调整膳食,显著高于病例组209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调整混杂因素后,未调整膳食的妇女生育NTDs的风险是调整膳食的2.73倍(OR=2.73,95%CI:2.04-3.65)。在调整膳食人群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增加肉类、蛋类、豆类、奶类、蔬菜、新鲜水果、杂粮、海产品、芝麻瓜子的摄入,减少咸菜、自制腌菜、泡菜、酒类、咖啡的摄入可不同程度降低NTDs发生危险度(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孕早期增加肉类仍具有统计学差异,OR=0.645,95%CI:0.418-0.996,为保护性因素。肉类的摄入对妇女生育NTDs风险的AR%和ARP%分别为55.1%和11.9%。在没有调整膳食的妇女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2%和59.8%的人认为不需要调整,分别有19.6%和14.4%想调整膳食却不知道如何调整。调整膳食的妇女食用肉禽鱼类、动物内脏、蛋类、豆类、奶类、蔬菜、水果、坚果类的频率显著高于未调整膳食的妇女,食用咸腌泡菜类频率显著低于未调整膳食的妇女。(5)孕早期营养态度与NTDs的关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妇女消极的营养态度会增加NTDs发生危险度,调整混杂因素之后,OR=2.93,95%CI:2.18-3.96,P<0.001。消极营养态度对妇女孕育NTDs患儿风险的AR%和ARP%分别为65.9%和36.7%。孕早期积极营养态度的妇女食用肉禽鱼类、蛋类、豆类、奶类、蔬菜、水果、坚果的频率高于消极营养态度的妇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频率越高NTDs发生风险降低低越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接受健康教育(OR=1.75,95%CI:1.23-2.48)、没有调整膳食(OR=3.83,95%CI:2.79-5.25)会影响妇女孕早期营养态度(P<0.01);另外,妇女孕早期营养态度还受到妇女文化程度(OR=0.611,95%CI.0.431-0.866)以及其配偶年龄(OR=1.41,95%CI:1.01-1.97)的影响。(6)计划怀孕和调整膳食,健康教育与孕早期营养态度对于NTDs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论:(1)孕早期增加肉类、蛋类、豆类、奶类、蔬菜、新鲜水果、杂粮、海产品、芝麻瓜子的摄入,或者减少咸菜、自制腌菜、泡菜、酒类、咖啡的摄入都可使NTDs发生危险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食用豆类、奶类、蔬菜频率≥7次/周以及食用肉禽鱼类、动物内脏类、水果、坚果类频率3~6次/周对NTDs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3)妇女孕早期调整膳食和具有积极营养态度可明显增加其食用肉禽鱼类、动物内脏、蛋类、豆类、奶类、蔬菜、水果、坚果类的频率,减少咸菜、自制腌菜、泡菜的食用频率,从而改善其营养状态。(4)妇女接受健康教育或者实施计划怀孕可明显改善其孕早期营养态度和主动调整膳食结构的行为。建议:孕妇营养态度往往受到周围人群如其丈夫的影响。因此孕期营养宣教的力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宣教对象除了孕妇本人,还应同时兼顾其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另外,推动育龄妇女膳食多样化,做到既增加各种营养素,又使各种食物在营养成分上起互补作用,从而增加营养预防NTDs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