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交流也可称之为人与人思维信息的传递,是交际者元话语的外化表现,而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是言语交际的常态。“X+的是”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一员,在语篇和情感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多集中于词、短语或个别小句,作为框填式话语标记语,“X+的是”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以元语言理论、关联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以“X+的是”话语标记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语料统计、历史研究、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首先,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特点,对该类话语标记语进行界定,具体分析了内部构成、句法分布及有标与无标格式的对比。其次,重点分析了其篇章组织和人际交往两大功能,探讨各功能间存在的交叉性。再次,从历时角度分析该类话语标记语从六朝出现直至现在的发展过程,对其语法化过程进行重新分析,得出虚化轨迹;并进一步总结出发展机制,从“浮现说”和前景背景置换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动因。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指出研究不足。本研究选取少有研究的构式型话语标记语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元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研究,较之前贤研究,从选题到内容到理论基础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认识“X+的是”话语标记语的全貌并有效地使用该类语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话语标记语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