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电影在电影产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台湾导演也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丰富的题材,获得海内外的关注。侯孝贤作为当今台湾电影界闻名海内外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所充当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旗手的角色,更是一个文化哲人,其较早时期的作品《风柜来的人》、《儿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等都体现了他以敏锐眼光捕捉当下台湾人民的生活风貌。2017年,台湾导演黄信尧凭借剧情长片《大佛普拉斯》荣获金马奖——该片是根据其2014年的短片作品《大佛》创作的。黄信尧在访谈中提到,他本人深受侯孝贤电影的影响,又因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才成就了剧情长片《大佛普拉斯》。本论文以侯孝贤导演早期作品与黄信尧导演的《大佛普拉斯》等现实主义影片为研究对象,审视大陆艺术电影产业建设的缺陷,反思当下大陆电影过于商业化、不注重人文关怀等弊端,延伸出“区域电影”发展策略。具体来说,第一部分绪论内容主要对台湾现实主义电影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做一个阐述。第二部分对影片的创作思路“体验与延联”下定义,通过镜头的运用,现实主义情怀等方面来阐述侯孝贤导演对黄信尧导演的影响,分析他们的共同点。第三部分从侯孝贤导演与黄信尧导演的生活、工作经历出发,对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一个分析,来阐述他们影片呈现效果不同的原因,并通过对《大佛普拉斯》影片的解读,分析黄信尧导演对侯孝贤导演影片风格的传承与创新。第四部分,通过阐述现实主义主义与人道主义对今后台湾现实主义电影的未来进行预期,并举例说明台湾现实主义电影对大陆影片创作的影响;同时探讨现实主义影片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上如何做到统一。第五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侯孝贤与黄信尧影片的剪辑方式与镜头运用到本人毕业创作中,并增加了自己对于大陆现状的观察,使作品得以完整呈现。结语部分,总结现实主义电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本人毕业创作,进行实践分析如何用影像对边缘人物实施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