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原油蒸馏过程普遍存在分馏精度差、能耗高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常压蒸馏塔与换热网络间的耦合关系,只考虑了单装置优化,从而导致蒸馏系统与换热网络间的不匹配。换热网络与蒸馏系统紧密相关且相互制约。例如,当换热网络运行超出运行规定范围,不仅会增加系统能耗,还会导致蒸馏系统内部热量不平衡,直接影响各侧线产品质量和收率。当常压蒸馏塔内的取热分配不合理时,会严重限制换热网络的能量回收率,降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原油蒸馏过程普遍存在分馏精度差、能耗高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常压蒸馏塔与换热网络间的耦合关系,只考虑了单装置优化,从而导致蒸馏系统与换热网络间的不匹配。换热网络与蒸馏系统紧密相关且相互制约。例如,当换热网络运行超出运行规定范围,不仅会增加系统能耗,还会导致蒸馏系统内部热量不平衡,直接影响各侧线产品质量和收率。当常压蒸馏塔内的取热分配不合理时,会严重限制换热网络的能量回收率,降低了热源利用率。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考虑常压蒸馏塔和换热网络系统间的协同操作优化,在满足产品质量的约束下,通过调整装置的操作参数,实现侧线产品收益与能耗的多目标优化。由于炼油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各生产装置机理模型结构复杂,并且优化过程中需要多次调用模型进行评估、比较,直接采用机理模型会导致严重的计算复杂度,难以满足系统实时优化的需要。此外,实际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通常含有很多噪声,数据缺失严重,无法建立准确的数据模型。因此,如何建立高效准确的蒸馏与换热系统的集成模型是解决蒸馏与换热系统协同操作优化问题的难点。基于代理模型的在线约束优化算法的出现为求解上述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所谓代理模型是指通过对数据学习训练产生近似模型,用于替代复杂的机理模型,进一步指导优化算法的搜索方向,并根据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自适应调用机理模型更新校正代理模型,从而实现代理模型不断逼近精确严格机理模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代理模型解决计算昂贵的无约束优化问题,然而,计算昂贵的约束优化问题相关研究比较少见。该类问题求解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来选择代理模型的更新点。由于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计算耗时的约束优化问题,因此,设计约束处理策略与代理模型的模型管理策略相结合来不断更新校正代理模型对解决复杂工业优化问题起到关键的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炼油生产过程全局协同优化运行理论与实现技术(61590922)》,以炼油过程中分馏系统与换热网络协同操作优化问题为应用背景,开展了基于代理模型的约束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给出了炼油过程蒸馏与换热系统协同操作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通过分析分馏塔与换热网络间的耦合关系,确定了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决策变量为分馏塔进料温度,各中段回流负荷及回流流量,各侧线产品产出量以及汽提蒸汽注入量等14个操作变量。约束条件包括产品净收益、能耗成本与决策变量之间的模型约束,仿真模型操作收敛约束以及常压蒸馏塔各侧线产品质量的约束。优化目标为最大化产品净收益和最小化能耗成本。在满足产品质量等约束条件下,通过优化关键操作参数,降低能耗成本并提高产品收益,从而实现常压蒸馏装置与换热网络间的优化集成。(2)针对该模型不收敛情况下存在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评估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欠采样和自适应Boosting的分类代理模型来预测常压塔仿真模型收敛域的解决方法(FCMUSBoost)。预测常压塔仿真模型是否收敛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类别不平衡问题,采用模糊聚类欠采样方法对不平衡训练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从样本数多的类别中均匀选择信息量最大的个体,并删除冗余样本,通过上述重构样本训练集来改变样本分布,采用自适应Boosting集成学习方法建立分类模型,来预测输入的决策变量是否使常压塔仿真模型收敛,以此筛选不收敛的解,提高性能指标评估效率。(3)为了解决产品质量约束导致的可行域范围极小且不连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过程代理模型改进的约束优化进化算法(K-CRVEA)。采用高斯过程模型作为代理模型,设计了基于参考向量激活状态的自适应约束处理的模型管理策略来更新代理模型。首先根据当前种群的分布特点,动态更新参考向量,并将个体与参考向量进行关联,目的是保证种群的多样性,防止种群陷入局部最优。然后,在进化初期阶段,根据参考向量激活状态,自适应根据约束值置信下界准则、改善期望准则和可行概率准则来确定可行性好且不确定度大的个体。在进化后期阶段,以收敛性和多样性作为选择目标,优先选择约束违背值小且目标函数值好的个体作为代理模型的更新点。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可以使代理模型快速逼近可行域,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4)将设计算法应用到实际的炼油过程蒸馏与换热系统协同操作优化问题的求解中。首先以常减压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 HYSY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常压蒸馏装置仿真模型,采用基于热力学原理的夹点分析技术来建立换热网络模型,并编写MATLAB与HYSYS接口工具箱,保证两个装置模型间的实时通讯。将所提算法对协同操作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和优化算法EI-PoF和RVEA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在求解蒸馏与换热系统协同操作优化问题上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其他文献
在机械系统优化设计、结构强度计算、动力学分析及可靠性分析等问题的研究中,动载荷作为重要的原始数据是计算分析的依据。但是由于结构或工况条件限制,在很多情况下作用于机械结构的动载荷无法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而是需要通过间接方式获取。因此,动载荷识别方法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线弹性系统和刚度变化的非线性系统,研究了时域结构动载荷识别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分析了中心差分法、Hou
由于受到功率器件电压等级的限制,传统的二电平,NPC三电平,T型三电平变频器无法应用在高压领域。为降低器件的开关损耗,电压电流的谐波含量,各种多电平变频器拓扑应运而生。有源中点箝位(ANPC)五电平拓扑由于每相只有一个悬浮电容和一个公共直流母线等优点,受到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有源中点箝位(ANPC)五电平变频器为基础研究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首先介绍了 ANPC五电平的拓扑结构,对开关管进行应
城市夜景观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是城市日景观的再现和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明晰地展现城市轮廓,通过点、线、面、体的交织彰显城市肌理和空间布局,通过灯光的艺术表达手法展现城市的建筑特色和地域特征。近些年来,各大小城市在争相打造明亮、耀眼的夜景观,以展示城市的建设面貌和发展水平,由此导致光污染、地域性表达缺失、艺术性表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探索城市夜景观的地域性和艺术性”为研究目的,分析
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铁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越发紧密,高铁站点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对于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来说,高铁在对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受到资源外流等重大挑战。因此,研究高铁对沿线中小城市的空间影响作用具有迫切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在由国家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倡导下,河北省高铁发展尤为迅速,因此本文以河北省高铁沿线中小城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高铁对
改善缸内颗粒物的氧化过程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缸内颗粒物的氧化机理对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全气缸取样平台和燃烧数值模拟,同时运用发动机排放粒径谱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及X射线电子能谱仪等表征仪器,探索了柴油机不同燃烧边界条件下缸内碳烟氧化诱导的团聚态颗粒破碎现象,并分析了颗粒破碎的影响因素;另外,分析了缸内颗粒物破
目前正值我国装配式建造模式呈现高速度发展中,预制构件的需求量愈发庞大。预制构件的生产是具有面向订单的特点,其中多品种小批量的问题使得合理的调度与规划成为提升预制构件厂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在预制构件生产中存在着养护窑数量有限的特点,因此需要分析在养护窑数量限制下采取自然养护作为替代方式的调度问题。本文在对生产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蒸汽养护为首选方法并以自然养护为替代方法的预制构件调度优化模型,对存在替
近些年来,机器人相关技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该项技术在各行各业领域中广泛应用,致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机器人的智能性提出更高的需要。自主导航技术已成为了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体现标志。本文主要研究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功能的关键性技术:定位、地图构建以及路径规划。依据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功能需求,
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对建筑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其高效节能的特点强势占领市场,但低温适用性差及氟利昂制冷剂替代问题限制了其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以自然工质CO2为制冷剂的跨临界热泵形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太阳能辅助跨临界CO2热泵相变蓄能空调系统(简称复合热源蓄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除具有跨临界CO2热泵本身优越的制热性能外,还实现了自然低品位热源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与性能是影响着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工程设计时,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依据是国家标准中给出的半经验公式,该公式是基于上个世纪中期提出的简化解析模型推导得出的,工程实践效果表明,该方法存在较大的偏差,依据该方法设计的地源热泵系统经常出现初投资过大或者使用效果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限制了该技术推广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一些发达的区域城市均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都在规划建设地铁,以满足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地铁建设给当地工作生活的居民带来诸多的便利,一块块科技园伴随而建,一幢幢住宅楼拨地而起,共同分享城市交通便利的红利。考虑到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作为21世纪的发展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