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的上杭县城得以充分发展,城区规模日益扩大,而区域内生态用地的不断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对人类的生存也构成了威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得以发展落实,合理地规划和保护生态用地对维持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上杭县城规划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3、2019年三期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的上杭县城得以充分发展,城区规模日益扩大,而区域内生态用地的不断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对人类的生存也构成了威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得以发展落实,合理地规划和保护生态用地对维持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上杭县城规划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3、2019年三期的卫星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并结合地形图、实地调研材料以及上杭县城规划区各规划纲要等材料,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展开研究。基于ENVI 5.3,ArcGIS 10.5软件平台首先对三期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上杭县城规划区生态用地结构变化特征,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方法揭示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动态演变特征。选取了高程、坡度、坡向、到最近水域的距离、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最近道路的距离、交通服务设施密度7个因子作为解释变量,通过SPSS 26.0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杭县城规划区生态用地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运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CA-Markov模型,结合IDRISI 17.0平台模拟预测生态用地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9年期间,上杭县城规划区生态用地整体数量面积持续减少,其中林地、耕地、水体、草地的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公园与绿地是生态用地中唯一呈持续增加趋势的地类;在生态用地动态转移流向中,以林地、耕地、未利用地三类生态用地的转移变化量较为显著,生态用地演变总体呈城中心向四周城郊区扩张的趋势,重心由西北方向东北方迁移。(2)高程、到最近道路的距离和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至始至终影响着研究区生态用地的变化,且各时段生态用地的变化都与交通因素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说明政策法规和交通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城镇化的推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格局,导致了更多的生态用地被建设用地替代。(3)预测结果显示,在2019-2025年的发展阶段中,生态用地的流失主要发生在九州村、西南村北部、城北片区以及部分沿江地带。在2019-2029年的发展阶段中,生态用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交通干道周边、中心城区北部、南部工业园区以及汀江下游部分区域,与城市规划中北扩南优的发展方向相符合。(4)为促进研究区生态用地的保护和良好发展,可通过改善农村的生活就业环境,避免人口过度流向城区;其次需要统筹推进耕地保护,改进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构建生态网络系统,维护生态安全格局;管控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生态用地质量;调控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转型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安全监管体系,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同时加强生态用地格局中基质、廊道、斑块上的优化和保护,以长期维护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木-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此结构通过剪力连接件将上部混凝土板和下部木梁连接成整体,使得上部混凝土承压,下部木梁受拉,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优势性能。木材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强重比高、柔性好、耐冲击、耗能低和易加工与分解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很好解决目前混凝土和钢材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推出试件和组合梁静力性能等方面。
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因其绿色、高效节能的特点,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均有关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重大课题项目。再加上如今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研究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对带牛腿的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及框架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以R.Vidjea等人的实验作为参考,对实验中PD-SS缩尺梁柱节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已经成为市政公用管线铺设的主要趋势和必要的发展方向。综合管廊连接段的形式是综合管廊的关键节点和在使用周期中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保障,探明不同形式的管廊连接段在实际工程环境中非对称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及其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工程实践意义。为了研究非对称荷载作用下综合管廊连接段的受力响应规律,本文进行了现场原位试验,建立了管廊及土体三维数值模型,进
风景体验是人们对风景认知、感知和感受的总和,是公众接受风景体验信息时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综合反映。当前的风景体验在媒介时空的挤压下,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媒介体验空间,改变着风景体验的传播方式和形态。传统的风景体验空间正在逐渐消散,新的传播方式直接介入到风景中,以碎片化、多元化的形式,重构大众的风景体验,这给风景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准确把握媒介时空下风景体验的传播,对于风景建设和风景体验营造工作至关重要,对
在过去40年间城乡要素快速流动变化的过程中,我国传统乡村受到城市发展要素的极大冲击,乡村问题愈演愈烈。为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涉农战略措施。国家政策的稳步推进有效缓解乡村问题,提升乡村经济水平,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也加剧乡村土地空废化、环境污损化、特色消亡化等问题,持续的人类活动干扰严重影响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但现有研究极少涉及对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的深入剖析。为协
随着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住区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时,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面临资源环境质量、城市区域发展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等系列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论文基于对城市住区生态变革与工业化建设路径耦合关系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为两个系统构建耦合模型和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我国城市住区生态变革与工业化建设路径的关联度、综合发展水平以
木-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通过剪力连接件将上部混凝土板和下部木梁连接成整体,共同受力。在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压,木梁受拉,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的优良性能。与非复合结构相比,具有高复合作用的剪力连接件可以显著降低梁高并增加跨径。近几十年,国内外开发了各种剪力连接件,包括金属、槽口和组合连接件。木-混组合梁的组合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剪力连接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连接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