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回复突变患儿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ouh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一例 Wiskott-Aldrich综合征回复突变患儿基因型、WASp细胞表达谱系及其与免疫功能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可能关系。  方法:患儿男,现13岁,出生时发现湿疹、血小板减少及反复感染。5岁时外院诊断为Wiskott-Aldrich综合征。2009年因血小板减少伴全身反复出血第一次就诊于我院。2010年第二次来我院检查,经WASp流式细胞术分析、WASp基因分析及T-A克隆后序列分析证实为WASp基因回复突变患儿。对患儿不同年龄时采集的标本,采用磁珠或流式细胞术分选骨髓及外周血各种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ASp,进行WAS基因分析;采用Spetratyping法分析T细胞抗原受体多样性,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T细胞免疫功能。  结果:经颊粘膜刮片采集细胞进行DNA序列分析证实该患儿生殖细胞水平突变为WASp基因无义突变(155C>T)。患儿幼年时为典型WAS患儿,家系中有因WAS早年病死成员。患儿至10岁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外周血细胞部分表达 WASp,经过基因序列分析及 PCR产物TA克隆后基因分析,证实该患儿发生回复突变。此后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分析外周血各群细胞表达 WASp水平,发现2011年CD3+CD4-CD8+T细胞部分表达WASp(74.44%),CD3+CD4+CD8-T细胞WASp表达阴性,CD19+B细胞WASp表达阴性,CD56+NK细胞部分表达WASp(93.71%)。CD4+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能力与正常对照无差别。骨髓中CD34+细胞WASp表达阴性,CD34-细胞部分表达WASp,CD42b+巨核细胞部分表达WASp(42.31%)。2012年(患儿12岁时)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部分表达WASp(39.16%), CD3+CD4+CD8-T细胞部分表达WASp(15.3%),CD56+NK细胞部分表达WASp(47.65%),而CD19+B细胞仍不表达WASp。三次TCRVβ多样性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  结论:(1)WAS基因回复突变可使部分细胞表达WASp蛋白,感染、湿疹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血小板减少和自身免疫病发病风险并无明显变化,提示WASp基因回复突变仅能部分修复免疫功能。(2) WAS基因回复突变后各种外周血细胞谱系表达WASp的种类和水平是可变的,这种变异似乎与临床表现之间无关。(3)具有原发突变,不表达WASp的各种免疫细胞和发生回复突变,不表达WASp的免疫细胞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是否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是否更易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问题尚未可知。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与急性心衰发生的相关性做出初步研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目的: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发现β-arrestin1通过影响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来促进体内外CML细胞的增殖。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寻找β-arrestin1是怎样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