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s-SEM模型的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忠诚度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必需品,因而与手机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更为大众所需求。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推出的新兴电子银行产品之一,无论在产品设计或是营销服务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客户忠诚的维系方面较为不足。市场竞争最终可以归结为客户资源的竞争,而具有高忠诚度的客户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而取得客户青睐同时维持长久的客户忠诚成为银行竞争的制胜关键。本文在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验证了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并且从手机银行的服务质量、市场营销以及客户群体细分三个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建议。文章不仅对丰富客户忠诚度理论具有深刻意义,而且对于切实提升手机银行发展水平,提高银行经营绩效,加强银行业竞争优势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  本文选取客户忠诚度作为研究视角,构建了以服务质量、转换成本、关系信任、银行形象为外生潜变量,顾客满意度、感知价值和客户忠诚度为内生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文章采用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择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发放问卷。在整理分析实际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偏最小二乘估计法(PLS)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主要使用SPSS20.0和SmartPLS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模型估计结果较为理想。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忠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关系信任、银行形象和顾客满意度也对其产生一定正向影响。而转换成本与客户忠诚度呈正相关,与顾客满意度呈负相关。  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其次,注重手机银行的业务创新,突出产品和服务特色,抢先占据市场份额;最后,对手机银行的不同客户群体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服务,并进一步完善客户使用信息反馈制度。
其他文献
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如何继续推进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从Buckley的“3P”理论和Porter的钻石模型着手,从竞争绩效、竞争过程和竞争潜能三方面建立了农业国际竞争力指标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便利,甚至带动该国经济的发展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