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诱发因素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特征目的:不同诱发因素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不同,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诱发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前驱感染组(组1)、神经节苷脂相关组(组2)和非前驱感染非神经节苷脂组(组3),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短期预后。结果:入组患者303例,其中前驱感染组178例,神经节苷脂相关组35例,非前驱感染非神经节苷脂组90例。与另两组相比,前驱感染组发病年龄最小(48 vs59 vs 56岁,P<0.001),就诊发病时间(5 vs 8 vs 7天,P<0.001)和达峰时间(6vs 9 vs 9天,P<0.01)最短。神经节苷脂相关组有最低的高峰MRC评分(42 vs30 vs 44分,P<0.01),最高的AMAN患者比例(18.2%vs 44.8%vs 16.1%,P<0.01),最高的短期预后不良比例(55.0%vs 82.4%vs 59.5%,P<0.05),出院时最低的MRC评分(51 vs 36 vs 51分,P<0.001)和最高的HFGS评分(3 vs 4vs 3分,P<0.01)。而最低的高峰MRC评分(30.5 vs 20 vs 34分,P<0.05)、最高的AMAN患者比例(27.0%vs 57.1%vs 20.0%,P<0.05)、最高的短期预后不良百分率(72.9%vs 100.0%vs 75.6%,P<0.05)和出院时最慢的恢复仅在神经节苷脂相关组的重型患者中发现,非重型患者无。与前驱感染组和神经节苷脂组的AMAN患者相比,非前驱感染非神经节苷脂组的AMAN患者有最大的发病年龄(43.9 vs 54.4 vs 56.7岁,P<0.05),最低的高峰HFGS评分(4 vs 4 vs 4分,P<0.05),最低的出院时HFGS评分(4 vs 4 vs 3分,P<0.05),最高的出院时MRC评分(32.4 vs 26.2 vs 48.1分,P<0.05)和最低的短期预后不良比率(87.5%vs 100.0%vs 60.0%,P<0.05)。前驱感染组和神经节苷脂相关组的AMAN患者与AIDP患者相比,有较严重的病情(P<0.01),较高的机械通气比例(P<0.05)和较低的出院时MRC评分(P<0.05),前驱感染组差异更明显。结论:不同诱发因素所致GBS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存在一定差异。第二部分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浆mi RNA-146a表达水平的研究目的: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 RNA-146a进行检测,探讨GBS患者血浆中mi RNA-146表达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07月至2017年08月就诊于吉林大第一医院的成年GBS患者和2017年08月至2017年09月于吉林大学第一院体检的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留取血浆。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RT-q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mi RNAs表达。结果:入组GBS患者18例,健康对照18例。与健康对照相比,GBS患者治疗前血浆中IL-10(7.87 vs 10.07 pg/m L,P﹤0.05)和mi RNA-146a(1 vs 1.24,P﹤0.05)表达水平较高,mi RNA-210(1 vs 0.52,P﹤0.05)表达水平较低。将GB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细胞因子和mi RNAs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发现mi RNA-146a在治疗后上调(1.24 vs 2.98,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GB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mi RNA-146a的相对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Mi RNA-146a在GBS患者血浆中上调,在GBS发病中可能起保护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