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然而,面对当今社会新兴产业的崛起,作为传统产业的汽车产业这艘大船也不得不做出调整,才能适应环境变化,进而赢得发展。所谓船小好调头,汽车产业这艘大船已经很难做出颠覆式的创新,只有在现有制造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改进从而适应当前飞速变化的客户需求,以期获得生存的空间。从1990年到2017年,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连续28年的增长,到2018年,国内的汽车产业迎来了首次的负增长。可见,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调整时不可待。由于汽车行业对质量的高度重视,目前,对于新产品开发中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研究较多,而对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的研究较少。M公司有其非常完善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流程,在欧美广为适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但是生硬地照搬在中国,就显现出其弊端,其流程的生硬及繁琐往往导致新产品开发进度延迟。本文通过对M公司现有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流程的分析,使用理论和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出M公司现有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同时借助访谈法,与M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组织跨部门的研讨会,从多个角度发现M公司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项目启动之初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识别出哪些是低风险的新产品开发项目。首先,从地域的角度识别出新产品开发项目属于全球性的项目或者是本地性的项目;其次,识别项目的复杂程度;最后,给新项目确定项目等级。以此为前提结合SGS(Stage-Gate System,门径管理理论)、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质量先期策划理论)及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理论)对低风险的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开发流程的优化。流程的优化依据以上三个理论并结合M公司原有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依据IPD理论中异步开发模式及重用性理论将M公司的历史设计数据模块化并整理成数据库,使新产品在设计之初参考历史数据向柔性的模块化设计靠拢,采用模块化设计后一方面可以降低采购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模型样件的开发周期。其次,依据APQP质量先期策划理论中的同步工程要求,在开发过程中提高同步工程的应用效率并结合SGS门径管理理论,将供应商质量、现场工艺以及衔接物流等职责提前,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发现问题,一方面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另一方面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目的。经过优化,新的开发流程更加柔性化,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保证了成本和质量的可控性,有效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最后,由于汽车行业对质量稳定性的特殊要求,本文着重针对应用此快速开发流程开发的新产品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和应对措施,使风险可控并有效降低。但是,此新产品快速开发流程也存在其不足,有其局限性只适用于特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其某些风险短期内也很难显现出来,因此此流程需要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近年来,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悄然崛起,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与国外汽车品牌的市场竞争显得越发激烈。面对本土汽车厂商的日益壮大,我们一方面欣喜的同时,另一方面管理上同外资企业的差距也令人担忧,加之2018年国内乘用车销量的下滑,使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雪上加霜,本文希望可以为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提供借鉴,使其不仅能完善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并有效提高其开发的效率,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