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的探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主发展阶段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这一定义言简意赅。然而从实际观察出发,这个定义过于狭窄。其实,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一定要突破传统狭隘的发展思维方式,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放在“三位一体”(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新的定义,让其在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文除了绪论部分还有四章   第一部分:梳理了全球化概念提出的过程,从曾经赤裸裸的武力扩张,占领殖民地,用武力打开主权国家的大门,强行产生生产贸易,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利用它们自己制定的不合理的全球性市场规则来强行推行和主导经济全球化。经济手段和经济渗透渠道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手段,它的最终趋势是达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而且分别介绍了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我国处在全球化经济中所面临的挑战,各种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公平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都要求我们要大力争取自身的发展。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自建国以来所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经济增长型的发展观,经济导向型的发展观和经济飞跃型的发展观。也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在所处在的时期和经济发展方式,并且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改革攻坚时期,原来经济体制下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不适合这个时期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变得越来越急迫。   第四部分:我国政府为了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揽子转变方式,从政府的政治职能的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到具体企业的生产发展方式,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区域协调发展。力求在全球化的今天能站稳脚跟,加强自身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   第五部分: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外在因素,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挑战要求我们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更要求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和谐的发展方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其他文献
赵宗复(1915-1966)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情报工作者,卓有建树的教育家,备受尊敬的统战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旧社会的封建官僚家庭,却舍弃
慈善事业的发展关乎着全民族、全社会的发展,加大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发展力度,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加大慈善事业发展力度,不仅可以救助社会上生
中国的对非外交政策追及历史,尽管在方法与途径上有所改变,但是从未触及根本原则。目前的外交政策格局与当时政策制定的历史大背景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中国对非外交仍然遵循(和
近几年来,司法能动主义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国内司法界对这个问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司法能动主义产生于美国并且它的发展离不开司法审查制度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达到共识。如
山西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参与者,积极发展本省经济的同时,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育队伍中,高校女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在各个高校中占据着重要的
近几年,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体系问题的研究逐步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笔者在翻阅相关文献后,却发现目前国内学者极少有将“三个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