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om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际心联199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心理学都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她一度取得了比较辉煌的学科成就,使得民众与学者对其社会价值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早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她就已经开始传入我国,中国学者较早地关注到了欧美国家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他们在引进其成果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学科建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陆地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停滞了将近30年时间,直到1979年之后才逐渐得以恢复和重建,而在此期间的中国港台等地的相关研究仍有所发展,由于今天两岸三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各具特色,很难在一篇论文中加以综述和探讨,所以,本文探讨的“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在地域范畴上是指中国大陆地区,基本上没有涉及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在时间范畴上则是指从1979年至2005年期间。 时至今日,重建后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已经基本成形:其教学和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博硕士培养计划和体系日趋完善,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关研究,其中不乏一些既有创新性又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其不足,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内容分析后发现,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两点是:一、研究的创新性和可应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学者们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的具体途径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分歧。本文借助于文献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回顾了社会心理学在当代中国的重建历程,并从研究成果的发表、研究者及合作情况、研究机构、项目资助、研究主题、研究取向、理论基础、选题策略、研究创新以及研究方法的使用等若干方面评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发掘了社会心理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主线。最后,本文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几条建议:第一,要进一步走向实践与应用;第二,要走“不同而和”的多元整合;第三,要走向立足于本土化实践的知识创新。这三条建议实际上是相互交叉的,它们之间的有机整合代表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实践社会心理学。所谓实践社会心理学是指以实践认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工作、以理论建设为中心、以成果的社会应用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发展方向。文献内容分析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使用该方法对发表在20种中文专业核心期刊上的695篇社会心理学文献进行了客观、系统和量化的评判、记录与分析,其分析结果构成了本文立论的主要依据。此外,本文特别强调了实践认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并在行文在有所强调和体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在文献内容分析过程中使用新的变量和评价标准评述了中国社会心理学发表成果的类型、研究取向、选题策略和创新点等方面,这使得本文的文献梳理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本文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种三阶段划分与其发展主线相结合,这是前人所没有涉及的;第三,本文为中国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即实践社会心理学。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介绍了发电机故障诊断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以异步发电机的常见故障为例探讨了发电机故障诊断的关键,分析了局限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实际应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发电机故障
学位
农民工随迁子女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文化与城市化、城镇化过程不同步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的成长与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成败。本文利用民族志田野观察的研
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因其对工具理性的片面伸张而本质上内含着“殖民性”。而殖民化地解传统(包括对所谓“落后”国家的暴力侵略)与撕裂生活世界(主要指侵蚀、压制源
本文选取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村社区——山东省德州市徽王庄镇杨顶村作为研究的个案,以该村社区权威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社区权威的产生条件、权威固化、权威的作用进行了分
村民自治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治形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正在走向成熟。但不容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