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交换逐渐打破了单个城市的界限,开始在更大的地域范围上深度进行,城市在区域尺度乃至国家尺度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群作为包含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巨型空间单元,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竞争以及国家内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理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器作用。因此,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和经济绩效的研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配置、空间经济的深入推进以及空间战略的科学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和经济绩效的已有研究中,理论或定性研究较多,计量实证的研究数量偏少,在实证研究中也存在研究样本选择不同、研究数据缺陷较多、研究方法严谨性不足以及研究结论难以达成共识等问题。本文以中国13个经济发育程度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为研究样本,在美国发布的LANDSCAN人口数据和欧洲空间局发布的全球土地利用数据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城市实体单元,进而对空间结构的单中心-多中心程度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折线图、地理可视化等描述方法以及面板固定效应、动态面板GMM估计和工具变量等定量检验方法,在2000年至2015年这一时间段内,对13个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和特征、演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和经济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5年,大部分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呈现出微弱的单中心化趋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指数值在演化过程中都集中在一定的区间范围之内。对于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在一般的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外重点关注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因素对空间结构的冲击效应,发现在城市群尺度,信息化因素促使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的方向演化。在空间结构和经济绩效关系的分析中,以劳均GDP和劳均GDP增长率共同作为经济绩效的代理变量,在经过OLS固定效应回归并运用工具变量法排除了空间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可能互为因果的关系后,结果显示多中心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绩效的提升。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及启示在于,为政府科学地制定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了实证依据。鉴于多中心结构对经济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比单中心结构更为有效,政府应当发挥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群中整体均衡分布,并通过完善城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群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建设跨行政区的协调、沟通和管控机制来促进多中心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合理有序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为城市群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