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环金属铂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进展。针对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发光效率低、可供选择种类少以及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能量转换效率偏低等关键科学问题,分别开展了环金属铂配合物近红外电致发光材料和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器件性能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引入给体(D)单元三苯胺(TPA)和芴(Fl)、受体(A)单元苯并噻二唑-吡啶(BTPy),构建环金属铂配合物供体(D)-受体(A)结构,设计并合成了D-A,D-A-D和D-A-D1-A-D型单/双核二齿环金属铂配合物(TPA-BTPy)Pt(pic),(TPA-BTPy-Fl)-Pt(pic)和[Fl(TPA-BTPy)2]Pt2(pic)2,其中pic为吡啶甲酸阴离子。氧化还原滴定光谱等研究表明双核铂环金属配合物[Fl(TPA-BTPy)2]Pt2(pic)2具有最强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效应。以双核铂环金属配合物[Fl(TPA-BTPy)2]Pt2(pic)2为掺杂客体,制作单掺杂单发光层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获得电致发光光谱的最大发射峰为780 nm,最大辐照度(R)59μW/c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0.02%。2)在席夫碱(salophen)环金属四齿铂配合物Pt-sal的基础上,通过在3,6号位上引入给体单元(D)三苯胺(TPA),给体(D)-受体(A)单元三苯胺-苯并噻二唑(TPABT),设计合成了D-A型四齿环金属铂配合物Pt-sal-2TPA和Pt-sal-2TPABT。利用分子内D-A相互作用,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由Pt-sal的610 nm红移至Pt-sal-2TPABT的700 nm。分别以Pt-sal-2TPA和Pt-sal-2TPABT为掺杂客体,其单掺杂单发光层PLEDs的电致发光光谱峰值分别位于644 nm和703 nm,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2.44%和0.88%。3)在研究内容2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合成D-A侧链三苯胺-吩嗪(TPAPZ),改变侧链在母体Pt-sal配合物上的连接位置,合成了两个D-A型四齿环金属铂配合物w-Pt-sal-2TPAPZ和h-Pt-sal-2TPAPZ,其中,w表示D-A侧链在Pt-sal配合物的腰部(waists),h表示D-A侧链在Pt-sal配合物的头部(heads)。分别以w-Pt-sal-2TPAPZ和h-Pt-sal-2TPAPZ为掺杂客体,制作电致发光器件,其单掺杂单发光层PLEDs的电致发光光谱峰发生了明显变化,即由w-Pt-sal-2TPAPZ的653nm红移至h-Pt-sal-2TPAPZ的703 nm,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EQE)由0.1%(w-Pt-sal-2TPAPZ)提升至1.36%(h-Pt-sal-2TPAPZ)。4)以三苯胺(TPA)为给体(D),异喹啉(q)为受体(A),设计合成了两种芳胺四齿型环金属铂配合物TPA-2q-Pt Cl2和3TPA-2q-Pt Cl2,通过三苯胺氮原子锚定配合物中两个二齿配体,减少分子震动,提高发光效率。以该类分子为客体掺杂制作聚合物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基于配合物TPA-2q-Pt Cl2和3TPA-2q-Pt Cl2的电致发光光谱峰值分别为733 nm和750 nm,最大辐照度(R)分别为144μW/cm-2和164μW/c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0.87%和0.85%。5)以三苯胺(TPA)为给体(D),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受体(A),菲(PN)为末端基团(Ar),设计合成了2个具有D-A-Ar型的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TPA-DPP-PN和TPA(DPP-PN)2,通过与PC71BM共混作为活性层,制作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30 nm)/active layer/Ca(10 nm)/Al(100 nm)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SM-OSCs),基于TPA(DPP-PN)2器件的最大效率(PCE)为3.42%,与母体材料TPA-DPP相比,PCE值提高8.76倍。6)在研究内容5的基础上,利用平面性更好的咔唑(Cz)和芴(Fl)为给体单元,合成了2个具有D(A-Ar)2构型的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Cz(DPP-PN)2和Fl(DPP-PN)2,通过与PC61BM共混为活性层,制作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30 nm)/active layer/Ca(10 nm)/Al(100 nm)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基于平面性能最好的Fl(DPP-PN)2的器件最大PCE为4.13%。7)以三苯胺(TPA)为给体(D),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受体(A),菲(PN)为末端基团(Ar),设计合成了星型D-A-Ar型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TPA(DPP-PN)3,制作结构为ITO/PEDOT:PSS(30 nm)/active layer(70 nm)/Ca(10 nm)/Al(100 nm)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其空穴迁移率为1.67×10-4 cm2 V-1 s-1,PCE为3.67%。与末端不含平面单元菲的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TPA-3DPP相比,其空穴迁移率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2.1倍和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