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旨在有针对性的开展行131I治疗DTC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医护干预工作。方法1以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就诊的行131I治疗后一个月的DTC患者33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有癌因性疲乏者161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就诊的行131I治疗后一个月DTC患者中无癌因性疲乏者173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其他资料调查。2两组患者均调查以下内容:(1)癌因性疲乏资料:采取中文癌症疲乏量表(CFS)进行评测。(2)甲状腺癌患者一般资料:主要调查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是否有医疗保险。(3)临床资料调查:包括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原发灶直径、颈淋巴结转移、家族史、131I治疗次数。(4)家庭因素调查:家庭收入和家庭功能。患者家庭功能采用中文版家庭功能量表(FAD)进行评测。(5)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测。(6)心理状况资料调查,包括:慢性病自我效能、医学应对方式以及患者的焦虑状况。采用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评测患者自我效能、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进行评测医学应对方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焦虑情况。3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行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一般资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女性、≥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脑力劳动者、无医疗保险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情况高于男性、<45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及有医疗保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333、7.489、79.729、21.445、4.728,均P<0.05),OR值(95%CI)分别为0.125(0.0230.224)、0.148(0.0370.242)、0.127(0.0790.204)、2.826(1.8114.409)、0.410(0.1800.935)。(2)临床资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病理类型滤泡状癌、原发灶直径>4cm、颈淋巴结有转移、治疗次数>1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3.743、6.363、4.919、17.15,均P<0.05),OR值分别为0.099、0.432、1.964、0.25,95%CI分别为0.0230.436、0.2220.840、1.0743.59、0.1250.499。观察组中手术方式A与手术方式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x2=0.267,P>0.05),OR值为1.120,95%CI为0.7291.721,观察组中有家族史的患者与无家族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x2=0.655,P>0.05),OR值为0.72,95%CI为0.3231.601。(3)家庭因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家庭功能较差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家庭功能较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3.24、63.16,均P<0.05),OR值分别为0.434、0.137,95%CI分别为0.2760.683、0.0820.23)。(4)社会支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社会支持较低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高于社会支持较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为5.562,均P<0.05),OR值为0.468,95%CI为0.2470.888。(5)心理状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低者、消极医学应对方式者、有焦虑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高于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高者、积极医学应对方式者、无焦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为4.928、8.429、4.555,P<0.05),OR值(95%CI)分别为0.608(0.3920.945)、0.395(0.2080.750)、1.603(1.0382.47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131I治疗DTC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主要与原发灶直径(OR值为10.094,95%CI为4.29417.499)、社会支持(OR值为7.284,95%CI为4.34213.552)、文化程度(OR值为6.696,95%CI为4.14810.552)、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OR值为6.628,95%CI为3.63012.218)、家庭功能(OR值为4.003,95%CI为2.00412.103)、有无淋巴结转移(OR值为2.314,95%CI为1.1904.931)、焦虑(OR值为2.136,95%CI为1.1264.803)、医学应对方式(OR值为1.644,95%CI为1.0594.054)、治疗次数(OR值为0.509,95%CI为0.2793.092)、有无医疗保险(OR值为0.378,95%CI为0.1631.372)、职业(OR值为0.354,95%CI为0.2270.881)、性别(OR值为0.137,95%CI为0.0852.324)、年龄(OR值为0.048,95%CI为0.02710.810)等因素有关。结论原发灶直径、社会支持、文化程度、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家庭功能、有无淋巴结转移、焦虑、医学应对方式、治疗次数、有无医疗保险、职业、性别、年龄等因素是行131I治疗DTC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