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光电催化材料的界面调控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作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理想途径,其研究近年来备受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在众多光电催化分解水材料中,氧化铁(α-Fe2O3)具有无毒、禁带宽度合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光电催化剂。但同时,氧化铁也存在着导电性差、光生电荷寿命短、载流子扩散路径短、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动力学速度慢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光电催化分解水的性能。本论文针对纳米α-Fe2O3光电极表界面光生电荷复合严重的问题,分别开展了二维碳化钛衬底层引入、铂/磷表面协同修饰以及黑磷烯表面负载的研究,有效地改善了氧化铁光电极表界面光生电荷的动力学行为,进而显著提高了其光电催化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在FTO(氟掺杂的SnO2导电玻璃)导电基底表面沉积一层二维碳化钛衬底层,制备了二维碳化钛修饰的纳米α-Fe2O3光电极。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二维碳化钛衬底层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FTO导电基底/Fe2O3处界面性质,进而有效地抑制光生电荷在此界面处的复合。此外,机理研究表明在碳化钛修饰纳米α-Fe2O3光电极的过程中,高温退火会使衬底层中的Ti4+由碳化钛扩散至上层的纳米α-Fe2O3中并与之反应生成了钛酸铁(Fe2TiO5),从而形成Fe2O3/Fe2TiO5异质结型光电极,该异质结光电极的形成能够有效地抑制α-Fe2O3体相内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α-Fe2O3光电极的光电催化活性。(2)采用对铂修饰的α-Fe2O3光电极进行简单的表面磷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磷铂表面共修饰的α-Fe2O3光电极。TEM、XPS和XAS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磷处理过程中,铂原子的引入可以加速PH3和Fe2O3的反应,从而在α-Fe2O3表面形成明显的Fe PO4包覆层。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反应中,该Fe PO4包覆层可自我重构为一种高效的Fe OOH助催化剂,从而为光电极表面OER的进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此外,研究还发现,铂原子的引入还具有增大α-Fe2O3光生载流子浓度的作用,进而可以有效地促进α-Fe2O3体相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光电催化分解水的活性。(3)通过将黑磷烯负载于α-Fe2O3光电极表面,制备了黑磷烯/氧化铁异质结光电极。实验结果表明,黑磷烯和氧化铁相匹配的能级结构以及黑磷烯优异的导电性显著促进了异质结光电极表面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此外,部分氧化的黑磷烯所形成的磷酸盐桥也使得黑磷烯与氧化铁的连接更为紧密,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异质结中的电荷传输。得益于上述优势,黑磷烯/氧化铁异质结光电极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电催化性能,其在1.23 V vs.RHE偏压下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3.02m A cm-2,远高于原始氧化铁光电极。在负载Fe NiOOH助催化剂后,其在1.23 V vs.RHE偏压下的光电流密度进一步提高到了3.81 m A cm-2。同时,由于Fe NiOOH助催化剂对黑磷烯的保护作用,黑磷烯/氧化铁异质结光电极的光电化学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机械球磨工艺制备了FeCoNi1.5Cr Cu高熵合金(High Entropy Alloy,HEA),并通过微波烧结工艺制备了15wt.%FeCoNi1.5Cr Cu/2024Al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微波烧结参数对FeCoNi1.5Cr Cu/2024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优化出了最优微波烧结参数。再以最佳烧结参数制备出的FeCoNi1.5Cr Cu/2024Al复
个体之间无处不在的耦合关系已经成为描述系统的基本范例。耦合复杂网络系统的一个显著特性是一个有效节点除了维持本地网络的连通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多个外部连接边的支持。在现实生活中,相依网络的连接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特征,并非局限于一一相依或以确定比例相依的简单模式,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随机地依赖于其他网络中的若干个节点,这种相依模式更适用于实际情景。本文中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具有多个相依关系的耦
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是焊接工作者的永恒追求。等离子弧焊接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弧焊工艺,与其他高能量密度焊接工艺(如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相比,具有焊接成本低、对装配精度要求低的特点,可以在不开坡口的条件下一次性焊透5-8mm厚的钢板。然而,当焊接更厚钢板时,常规等离子弧焊接电弧的穿透能力有限、小孔稳定性不足,制约了等离子弧焊接在中厚板焊接领域中的应用。提高电弧穿透能力是提高等离子弧焊接效率和质量的有
近年来,石油基塑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加剧了石油资源的消耗,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开发可降解生物薄膜材料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燕麦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及天然可降解性,但是纯燕麦蛋白膜存在机械性能较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加入普鲁兰多糖制备的复合膜可以改善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以促进蛋白质与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复合膜的性能。天然复合膜不具备
当前,车辆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先进悬架系统搭配有效的控制策略,能显著提升车辆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悬架控制策略的实施要求车辆悬架系统的核心阻尼调节元件具有高度可控性,并能实现阻尼连续调节。为此,本文搭建了基于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其在多种控制策略下,对自身振动抑制的有效性和综合性能提升的改善率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研究要点概括如下:(1)基于CDC减振器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分析,
屏蔽泵因其无泄漏的特性在石油、化工、制药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高温屏蔽泵可用来输送200℃以上的高温介质。但目前高温屏蔽泵多为单吸形式,在大流量工况下因其轴向力和汽蚀余量大、效率低等原因受到较大的使用限制。为此,本项目创新研制了一种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该泵轴向力易于平衡,运行效率高,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故对此类泵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创新研制的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为研究
传统石化资源消耗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热点话题,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缓和这一问题。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凭借其易于维护、环境友好、可靠性等优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来源,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事关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热安全,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近年来,热电制冷/制热单元凭借其无污染、无噪音、响
多级潜水电泵因适应性强且易增压的特点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对其运行稳定性提出严苛的要求,故提升多级潜水电泵水力性能对实现节能减排、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导叶作为多级潜水电泵主要过流部件,其轮毂角区的二次流分离涡主导水泵损失。因此本文旨在探究空间导叶角区分离涡形成机制,提出二次流分离涡控制方法,突破多级潜水电泵的效率收益瓶颈。本文在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90847)与
柔性轴承是谐波减速器的核心组成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谐波减速器的使用寿命。作为柔性轴承的基础零件,轴承内圈在循环交变载荷中服役时易发生疲劳失效。本课题以轴承内圈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组合方法开展激光喷丸强化研究工作,探索激光喷丸强化机制及残余应力与宏观变形的控制方法,实现薄壁内圈零件的形性协同控制,为激光喷丸强化技术在轴承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论文的要工作如下:(1)分析激
随着微纳结构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激光加工使样品具有功能性的微纳结构表面逐渐成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热点。由于较高峰值功率的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所以,对飞秒激光诱导表面周期性条纹结构的调控以及对表面周期性条纹结构的超快动力学形成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文首先从实验上采用能量比为1:1的双脉冲列对6H-SiC晶体进行线扫,研究了双脉冲延时和偏振方向对LIPSS(激光诱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