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俚语是最重要的非标准语词汇层次,一直处于标准语的边缘地带,既不属于地域方言又不归为俗语。然而,俚语作为语言中最富表现力、最生动活泼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使用,不单拘泥于口头,也经常见诸书刊、电子读物等书面形式中。目前使用俚语的人要比使用方言和俗语的人多得多,而且文化程度越高,使用后者的频率越低。追求“新、奇、特”是俚语生成的主要条件,也是广受青年追捧的主要缘由之一。研究青年语言的俄罗斯学者В.В.Химик就曾说过:“研究青年语言非常重要,因为不仅可以了解平均语言个性形成的特点和条件,还可以获知民族语言发展的全球视野:青年的言语发展的趋势能够成为未来的语言现实。”①青年语言中最权威的便是服务于青年亚文化的俚语。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四个章节)、结语和参考文献。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对象、青年俚语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迫切性、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材料和来源。第一章介绍了现代青年俚语本质的理论研究,并给出了作者对сленг的界定,澄清了青年交际活动时口头出现俚语的原因,区分了俚语、行话、黑话和职业用语等概念语言社会变体。接着阐述了青年俚语的概念和其形成阶段、使用原因、一般特点。第二章对青年俚语丰富的主题词群进行分类,根据数量上的差异,划出了最发达、最受限、新流行的主题词群,进而从中分析得出相应的语义特征。第三章研究了青年俚语众多的构词方式。按主次排列,既分析了频率最高的称名方式又顾及了用新的语言单位丰富俚语这种比较少见的途径。可以获知青年俚语的构词主要来源于标准语、外来词和黑话。第四章概括了青年俚语履行的主要功能,分析了青年俚语被广泛人群在各种不同场景中的具体使用情况。文章利用归纳、例证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描写作为现代俄语分系统之一的青年俚语,得出以下结论:1.俚语是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表达思想、情感和事实的符号工具。俚语非永久性、快变性的特点致使大批伪同义词①涌现。2.依据与青年现实生活的关联度,青年俚语形成了独特的语义场,囊括形形色色的词汇—语义群。青年俚语显著的语义特点为语义模糊性和同义词列发达。3.青年俚语既有跟标准语相同的构词方式,又具独特的称名方式。补充词汇的模式也有能产和非能产之分。4.青年俚语不仅存在于青年的口头交际,还在现代文艺作品,大众传媒中频频亮相并履行一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