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会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庙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庙会成为国内历史学界和民俗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而从庙会的起源、会期、规模、组织管理、功能及庙会活动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对山东庙会进行全面分析的文章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未看到。基于此,笔者就选择了这一题目。通过对明清时期山东庙会活动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国家权力向民间社会的渗透和扩张,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积淀,从而更好地发挥庙会的经济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为山东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本文共分五部分:前言部分概述了学术界研究山东庙会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庙会”的起源和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先秦时期的“庙会”可理解为在宗庙中举行的隆重的政治活动,与后世“庙会”即在寺庙附近举行的群众集会,涵义迥然不同;但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正是后世庙会产生的渊源所在。关于庙会的概念,笔者同意学者小田的观点:庙会是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并稍作补充:庙会上的首要活动当为祭祀神灵,由于这一活动是上至官方要员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共同参与的活动,人群聚集,主体广泛,所以才为富商巨贾提供了商机,商贩才参与其中,当然这是庙会形成后很久的事,还要以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前提。第一部分介绍了山东地区的神灵崇拜,并分析了神灵信仰的地域特色。山东地区普遍信奉的神灵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城隍神、关帝、药王、龙王、八蜡神、刘猛将军、土地神等,这些神灵基本上都属于庇护神,其所居祠庙都属于保障性祠庙,这是中国人务实性格的最好注脚。山东神灵信仰很有地域特色:胶东沿海地区以海神信仰为主,鲁中山区以山神崇拜为最,鲁西地区则信奉运河水神。第二部分梳理了山东各地庙会的分布与会期,并分析了其成因。明清时期山东庙会在城者相对较少,在乡者居多数,庙会服务于农村的特征非常突出,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