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不仅是对我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一种愿景式理论想象,还是对我国当前基层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即基层治理要朝着多元治理、关系重构和协同共治的方向迈进。很多学者认为社会治理创新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突破点和关键点都在基层。基层乡镇研究,是观察我国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我国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基层治理越来越复杂,基层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最为突出,对治理中的不少问题,基层政府往往是“看得见、管不着”。从治理主体上来说,基层“条块”离散、“条条”离散、群众缺位等问题突出,难以形成治理合力;从治理过程来说,不同环节之间碎片化,导致政府职能、资源和相关服务难以直达基层,不仅影响着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还影响着普通民众的改革获得感和政府的公信力。为此,很多学者提出引导基层治理走出困境的方法,如强镇扩权、简政强镇、项目化运作模式等以期实现权责对等、机构重整、纵横联动的条块关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基层政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如网格化治理、“互联网+行政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系列将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的效果日益显现。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嵌入基层治理为研究视角,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以浙江省“四个平台”为案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以互联网技术搭建的“政务服务平台”对解决基层治理离散化困境的重要意义。对“互联网+”时代基层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协同治理理论分析协同治理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协同治理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分析当前基层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包括职能部门与基层政府间的条块分割;派驻部门之间的条条分割及基层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政社分割。通过分析互联网技术对政府治理的重要意义得出互联网技术嵌入政府治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基层政府的协同治理。其次,以浙江省“四个平台”为案例。先是提出“四个平台”建设的启动背景。从当前乃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县乡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分析入手:一是事权矛盾。二是条块分割,“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基层政民关系日渐“疏远”问题。浙江省提出建设“四个平台”,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再者通过解构“四个平台”,剖析其组织架构、技术手段、考核机制、运作机制及问题反思。最后,分析“四个平台”对基层协同治理的成效。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基层执法效能显著提升;三是基层群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最后,对“互联网+”时代基层协同治理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强化技术嵌入与制度创新的有效融合;三是建构虚拟平台,优化整合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