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研究以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以社会群体心理聚合和政治稳定为分析视角,本文试图探求社会政治情绪发生的原因,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内涵、作用,以及优化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路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情绪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个体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社会转型是政治情绪产生的根源,也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而社会转型所导致的人类心理、经济利益、政府过程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化”则是政治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这些方面又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情绪的发生机理。在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政治情绪往往表现于非正常体制渠道的释放和发泄,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动机和政治行为,这种行为将引发社会动荡,腐蚀政治合法性,威胁政治稳定,这种消极影响是中国政府在维护政治稳定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难题。政治情绪排解机制是稀释社会政治情绪,维护政治稳定的有效防范机制,其具有消解功能、平衡功能和驱动功能。在目前转型时期,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果,不论在制度层面、组织层面还是文化层面,但政治情绪排解机制运行的效果并不显著,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政治情绪排解机制在运行当中有其制约因素和现实困境。面对一个利益日趋分化、价值多元的时代,政府需要创新理念,优化功能,不断优化政治情绪排解机制,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优化路径分别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方面来研究,公民角度:培养理性政治文化,构建文化培养机制;政府角度: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制度约束机制;社会角度:畅通政治情绪排解渠道,建立组织协商机制。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优化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从长远来看,真正消解公众的政治情绪,实现政治稳定,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优化制度建设,增强法治民主,扩大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