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芩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不同比例的黄芩苷与灯盏花素进行增效减毒、科学配伍,观察其对链脲佐菌素(St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预防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且廉价的中药提取物。 研究方法: 将36只200~250g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诱导成糖尿病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DM)8只、黄芩苷治疗组(Ba,100mg/kg)8只、灯盏花素治疗组(Br,100mg/kg)7只、黄芩苷+灯盏花素(1:1)治疗组(Ba+Br(1:1),100mg/kg+100mg/kg)6只、黄芩苷+灯盏花素(2:1)治疗组(Ba+Br(2:1),100mg/kg+50mg/kg)7只。另外取7只年龄、体重匹配的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按以上剂量每日上午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以等量的双蒸水灌胃。给药12W后,对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测试测定50%的机械刺激撤足阈值(PWT)和热刺激撤足潜伏期(PWTL),随后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血、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胰腺标本,测定血糖,坐骨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组织VEGF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胰腺、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研究结果: 12W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体重明显降低(p<0.01),坐骨神经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坐骨神经组织SOD活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50%的机械刺激撤足阈值(PWT)明显降低(p<0.01),而热刺激撤足潜伏期(PWT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光学显微镜下糖尿病大鼠可观察神经组织可见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匀,轴突萎缩变性,髓鞘脱失。VEG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在轴突和髓鞘,节细胞胞浆处着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稀薄。图象分析后得到的VEGF积分光密度提示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有减淡。 各药物治疗组大鼠血糖、体重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坐骨神经SOD的活性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Br、Ba组p<0.05,Ba+Br(1:1)、Ba+Br(2:1)p<0.01),且升高幅度Ba+Br(1:1)>Ba+Br(2:1)>:Br>Ba;坐骨神经MDA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Br、Ba组p<0.05,Ba+Br(1:1)、Ba+Br(2:1)p<0.01),且降低幅度Ba+Br(1:1)>Ba+Br(2:1)>Br>Ba;各药物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且升高幅度为Ba+Br(1:1)>Ba+Br(2:1)>Br>Ba;各药物治疗组大鼠PWT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升高幅度Ba+Br(1:1)>Ba+Br(2:1)>Br>Ba;而各药物治疗组大鼠PWT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降低幅度Ba+Br(1:1)>Ba+Br(2:1)>Ba>Br;光镜下各药物组见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匀,轴突萎缩变性,髓鞘脱失较糖尿病组有所减轻;各药物组神经组织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均较糖尿病组有所增加。图象分析后得到的VEGF积分光密度也提示各药物组VEGF的表达与糖尿病组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上升顺序依次为Ba+Br(1:1)>Ba+Br(2:1)>Br>Ba。 研究结论: 1.糖尿病大鼠12W时神经出现明显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2.灯盏化素和黄芩苷对DPN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可能是与两者能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及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两药当中以灯盏花素的疗效较好; 3.灯盏化素和黄芩苷联合用药对DPN的保护性作用大于各单用药组,而不同比例的合用药组又以1:1组的疗效最佳。
其他文献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被认为是上世纪末分离分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分支之一。由于其以高压电场为主要驱动力,因而无液相色谱严重的区带展宽现象,柱效较高,同时由于该技术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条件,故分离效果更佳。此外,其低耗、快速、简便、抗干扰及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更是液相色谱所无法比拟的。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药物分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显示
近年来,利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所得到的新化学实体,有近40%都为水难溶性药物。长期以来,改善水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一直作为药剂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人们的不断尝试中,乳剂(尤其
灯银脑通胶囊是由灯盏细辛、银杏叶、三七和满山香四味药材经现代制药技术制备而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它是由云南彝族药“脑瘫愈”改良而成,具有行气活血,散瘀通络的功效。用于
新药研发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成本和周期长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临床前开发阶段更是显而易见。新药临床前开发阶段作为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前的关键环节,对新药的成功上市至关重要。本研究认为对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该进行微观管理,需要细化到每个研究阶段。新药临床前开发阶段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评估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5个步骤: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通过对新药研发项目特点的分析,找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的复制依赖其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但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