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政策作为中国公共政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稳定、维系民生方面起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由于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积弊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也由于公众方面受观念和素质的局限,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发展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而且可以充分地体现民意、缓解社会矛盾,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本文首先界定了社会保障政策与公众参与的概念,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公众参与体现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必经之途,有利于公众社会保障权的有效实现。本文还归纳总结了我国公众参与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分析了公众参与不足的原因。文章提出,目前,我国公众通过参与选举活动影响政策制定,通过参加听证会陈述意见和建议,在政府信访活动中进行诉求,通过参与社会团体活动转达意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参与的总体水平不高、渠道单一且不畅、保障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程序,上述问题有损于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导致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出现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政府决策部门对公众参与的主观排斥,公众参与的理性化程度和参与能力不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的对策,分别是:加快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政治文化氛围;加强公众参与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方法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