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用中药推测其常见证候要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化瘀克塞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现代文献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用中药推测其常见证候要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化瘀克塞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53首方药中的中药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每一类所包含的中药进行频次、药味数,以及对所涉及的全部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60例,疗程为21天。按随机法分为化瘀克塞方组30例,脑心通组30例,观察其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证候体征评分及气虚、血瘀证积分的变化,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观察。结果:现代文献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用中药以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使用频次较高;其次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止血药、消食药、化湿药使用较少。补虚药以补气药黄芪使用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以川芎、红花、丹参、桃仁使用频次较高。药性多以温、平为主;药味使用中以甘、苦、辛性药物明显多于其他;药物归经以肝经为最多。临床研究表明:化瘀克塞方能明显降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轻气虚血瘀证积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1.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使用频次明显多于其他类药物,补虚药以补气药黄芪使用频次较高,说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要素。2.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用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苦、辛,多归肝经,说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用药多以甘温、辛平、苦平、辛温等为主,重视治肝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作用。3.化瘀克塞方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一共确定了全球四大3G标准,它
封面设计的“整体美”包括了封面、书脊、封底、腰封等各自的设计以及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碰到的问题。
Cover design “over
将3种生防菌剂与腐植酸生物有机肥结合,制成4种腐植酸生防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接种了镰孢菌的土壤,研究其对辣椒根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腐植酸生防生物有机肥
主张人民的事情由人民自己做主的决策理念,使得陕甘宁边区民事纠纷的解决主体群众化。主张以诉讼外方式为主以减少诉讼的纠纷解决理念,使得陕甘宁边区民事调解运作方式逐步民
目的探讨抽气时机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经胸腔穿刺抽气术治疗的PSP患者。其中,发病后首次胸腔穿刺抽气时间〈3 d为早期组,共68例;抽气时间〉3 d为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南部。龙眼中含有大量多酚类物质以及各种营养成分,常在中医中以治疗慢性病,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和抗炎。目前,在生理功能食品的开发中,从天然材料如食品基质中发现抗氧化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α-淀粉酶抑制剂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课题。本文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之际,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一次"小学生寻找大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去寻找自己感兴的数学问题。他们通过
根据己公布的神经坏死病毒全基因序列,应用引物设计软件依据GeneBank所收录的各种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2基因组全序列选择保守区域,根据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设计TaqMan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