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生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m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透过文化,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理论,从古至今,有一个不断向人自身回归的发展逻辑。文化哲学在自觉的意义上反映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人”的关系折射着文化哲学的最基本内涵。哲学立足于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对文化进行能动地思考,为文化的现实发展与进步确定了价值目标。正是哲学对人的文化行为和活动方式的这种价值引导,才使人的行为真正拥有价值。法律文化如同今天的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一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曾风靡一时,并成为法律本体学说中的一种。法律文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尤其是在当今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备受青睐的时期,追求财富最大化的集体意向容易影响个人的观念,使他们极易被物质现象所迷惑。因此,探寻作为生活方式的法律的根基和文化底蕴就有了时代意义。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主体性思想构成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和文化中关于人的理论和观念的基础,甚至成为人们行为的指针。而中国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是对主体性的有意无意的遮蔽,造成实践中主体性的缺失。本文试图引入主体性概念,通过论述中国法律文化主体的主体性之生成,来探究中国法律文化的建设问题。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地探索着自然界的规律,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创造史。在自然科学创造过程里中,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正确
信用是一种信念,一种社会共识和价值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灵魂。古人云:。无信不立,信者行之基一。守信用,讲荣誉,重承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
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重要内容,是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在资源、能源、环境
科学及其发展,历来是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论题,很多西方科学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各具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而西方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更是把对科学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作为主
道家是中国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辨内涵,反对独断的开放胸怀以及古朴恢弘、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繁衍辐射到中
学位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经常需要在信息不一致和不完全的情况下进行非单调推理。经典逻辑以及传统非单调逻辑在这类推理的刻画上并不令人满意,而论辩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论辩
现代社会道德哲学困境源于“情”与道德哲学的分离。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理性的滥觞,“情欲”游离于道德哲学之外,情感的伦理功能也遭到漠视。这种社会现实显然与人的本性和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