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通过旁分泌、内分泌产生相互作用,参与机体脂肪沉积与肌肉发育过程,在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功能,建立脂肪细胞与肌细胞的联合培养体系,有助于研究两类细胞间的作用关系。本实验以初生健康长白仔猪为实验动物,分离、纯化前体脂肪细胞与骨骼肌肌卫星细胞,采用MTT比色、油红O染色、Desmin免疫组化、HE染色和半定量RT-PCR等方法,建立了一种猪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体外直接联合培养的适宜体系,并对联合培养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比较了接种浓度比对联合培养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在13个接种浓度比中,MTT比色结果显示,当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以2.5×107个/L与1×108个/L接种时,联合培养细胞在测定第9天的增殖率可达到最大。2.分析了贴壁时间对联合培养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联合培养细胞贴壁率增大,但在48~66 h间趋于稳定,66 h后部分细胞进入增殖分裂期。3.研究了培养基及血清浓度对联合培养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贴壁率结果显示,有血清培养基较无血清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其中DMEM/F12(1:1)培养基较DMEM、RPMI及M199培养效果好,联合培养细胞存活率在10~200 mL/L的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4.分析了联合培养细胞生长形态与增殖特性的变化。形态学动态观察、2~9天MTT比色结果显示,联合培养细胞贴附后呈纤维样伸展延伸,增殖率高于单独两类细胞,但接触汇合后交织重叠生长,7~9天维持缓慢的增殖过程,进入平台期较单独两类细胞晚。5.形态学观察联合培养对脂肪细胞与肌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油红O染色、HE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培养细胞中仅观察到极少量的小脂滴,且呈现较晚;多核肌细胞形成与肌管的融合在联合培养中显著,但没有单独肌细胞明显,且形成较晚;6.分子水平RT-PCR检测联合培养对脂肪细胞与肌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第5、10天的联合培养细胞皆表达LPL、Myf5 mRNA,并与单独细胞差异不显著OP<0.05);但PPARr2、MyoG mRNA在第5天表达丰度较单独细胞低,且差异显著(P<0.05),第10天表达量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