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我国空调行业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9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人际信任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信任和知识都是多层次、为维度的概念。不同学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对信任和知识进行定义。这就给我们现在的研究带来困惑。所以本研究的立足点就是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然后对信任和知识进行定义、分类。   本研究根据对文献的梳理之后,把信任分成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两个层次,这个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是密切相关的。基于情感的信任(affect-based trust)指的是以个人的情感纽带为基础的,是建立在分享价值观和精神为基础上的。基于认知的信任(cognition-based trust)指的是以个人的认识理性为基础的,是建立在分享职业经验的基础上的。   本文把知识根据野中郁次郎经典的二分法,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正式的言语、文字或数字清楚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深藏于人们的大脑中,具有个人的特征,知识的拥有者可能无法完全地意识到它,因此只能部分地用语言表达。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界世界的判断和感知,而这种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源于主体与客体长期相互作用中的主观感受,因此,隐性知识的编码、传播和共享是比较困难的。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际信任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开始建立的模型是以基于情感的信任对显性、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以基于认知的信任对显性、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但是通过理论的推到发现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对知识共享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理论上不能知道这两种影响显著性有多少差异,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模型和四个假设。   本次主要对我国空调行业进行问卷调研,共发出150份问卷,收回116份有效问卷。通过对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分析,证明了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对知识共享有正相关,但是基于认知的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并且证明了基于情感的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存在曲线关系。  
其他文献
在元月24日的全省档案工作上,傅德辉秘书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并对全省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
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更高效的利用人才这一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企业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组织承诺作为一种企业与员工之
在服务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服务品牌忠诚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关于服务品牌忠诚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比较主流的观点有
获奖介绍rn获奖等级:二等奖rn获奖单位: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rn获奖人员:梁泽胜;吴开恒;蔡焕宁;欧阳冰晶;谢芳芳;杨梅珍;李叶正;陈多rn获奖专家评语:经专家组评审,认为该
期刊
2015年是落实“两办”《意见》,建设档案强省的重要一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2015年全省档案工作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
1月24日,湖北省档案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会议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全省档案工作,表彰2014年度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和全省档案工作绩效
李斯算得上是历史名人了,《史记》里就有李斯的传.要说起来,李斯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可真不算小.秦始皇被说成暴君,可李斯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特别是一篇《谏逐客令》,文情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憧憬长江航道美好未来之时,荆楚儿女与这奔流不息的大江的传奇故事,也从未被我们遗忘。200多年前,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中可靠的原生资源,也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档案充分开放为社会各方面利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立法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