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在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开展水利旅游,促进水经济发展,弘扬水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水利风景区发展的优势和为社会带来的各方面效益,近几年来,水利部大力倡导将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成为景区,但由于缺乏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景区建设的前期投资又非常大,致使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道路不发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且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囊括了很多的相关基础工程,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护、水土保持、除险加固、防洪防汛、灌区节水、森林防火等,而相关基础工程往往作为专项而单独成立,运用政府资金分别进行治理,很少考虑到与景区的结合建设,进行系统化的规划统筹,造成了建设的重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文章以改善水利风景区、相关基础工程重复建设现象及部分解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资金问题为出发点。总结了国内外水利风景区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对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类型进行归纳,系统分析了结合相关基础工程建设的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工程防护、水生态环境、景观营造的矛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等。对相关规范、法规加以解读,从政策和技术层面上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提出基于相关基础工程建设的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政策层面上: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提出水利风景区结合相关基础工程建设要在规划层面上进行统筹,与周边环境进行良好调控,建立完整的流域生态系统,全面协调景区资源的保护的开发利用关系。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要落实相关政策标准,拓宽投融资渠道。在管理体制上,要处理好水利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成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心,保障景区的有序化发展。(2)技术层面上:探讨了生态工程技术在水利风景区中的应用,并对滨水景观建设与河流保护进行分析,提出水工建筑与景观的统筹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对多重功能的植物景观营造技术进行探讨。